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疫情仍在多國肆虐,中國大陸向外國實行「口罩外交」。近日,美國傳媒報道中國以經濟實力染指加勒比海國家,增強中國對當地影響力。分析認為中國另一個目的是繼續奪取台灣邦交國。(陳駿豪 報道)
新冠肺炎在多國疫情仍未受控,早前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宣布,北京將向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提供10億美元貸款,協助當地政府採購疫苗,又捐贈和銷售個人防護裝備,推展「口罩外交」;另外,北京亦向拉美國家提供財務資助和貸款,又資助台灣邦交國,中資企業又於當地投資。
專研兩岸關係的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認為,中國大陸奪取台灣邦交國的企圖很明顯。
黃介正說:如果北京在投資中華民國的邦交國,那麼北京的目標就非常明顯。從奪取我們(台灣)邦交國來講,當然會有影響,這個是很顯然的可能性。但也要看北京要投資的是哪些國家,還有這些國家會不會受到影響,還要綜合評估她們跟我們目前長期邦誼的維持,會不會因為當地國家政治的變化而有所影響。中共對台灣從來的都是敵對,有哪一個例子顯示不敵對?外交上(中共)從來沒有釋出過善意。
黃介正又指,中國大陸經濟實力強,不少投資項目有政治目的。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中國看中拉美國家的物流、金融和商業商機,是因為有重要戰略意義。拉美國家鄰近美國,萬一中美爆發軍事衝突時,加勒比海可以作緩衝,中國「一帶一路」於是包攬拉美國家,其中包括古巴、秘魯、委內瑞拉、巴拿馬等國。
拉美國家普遍需要外國經濟援助,作基礎建設。根據華府智庫「美洲對話」(Inter-American Dialogue)數據,過去15年,北京向加勒比海地區的重大基建,提供超過60億美元的低利息貸款。中國企業也在加勒比海國家,投資建設港口、海上物流,以至採礦、石油、糖與木材業,又興建度假村和參與發展當地科技。中國亦捐贈軍警裝備予當地國家,又設立多間孔子學院。
研究拉美地區的美國陸軍軍事學院教授埃里斯(R. Evan Ellis)表示,在2002年至2019年期間,中國與加勒比海國家的貿易額升幅達8倍。以牙買加為例,當地成為中國經營加勒比海關的重心。過去15年,北京向牙買加提供約21億美元貸款,用作修建道路、築橋、興建會議中心與住宅,並資助建設兒童醫院、學校,牙買加的外交部辦公大樓,亦由中國資助興建。
在海地,中國主要出口化工產品、塑料和橡膠製品、服裝製品、汽車零件等,按2019年數據,出口額約5.6億美元,海地主要對中國主要出口廢鐵,入口總值只是約449萬美元。
牙買加西印度群島大學教授、前牙買加駐美大使貝納爾(Richard Bernal)認為,北京染指加勒比海其中一個關鍵動機,是為了奪取台灣的邦交國,「逐步消滅國際社會對台灣的認可」。
台灣目前共有15個邦交國,包括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加勒比海的海地和聖文森,以及圖瓦魯、巴拉圭和梵蒂岡,台灣在每一個邦交國均設大使館。
華府10月派遣代表團訪問蘇利南、圭亞那、牙買加、海地多當,宣傳美資,又警告這些國家與北京來往的風險,代表提到中國企業偷工減料和間諜活動。北京則發聲明指,與加勒比海國家「建構互利共贏、平等的關係」,批評美國撩事鬥非。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