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級乳業名牌「飛鶴」,近日與「日本協和發酵」合作,燃起部分中國人強烈反日情緒並發起抵制。「飛鶴」稱被「進口日本原料」的不實言論攻擊,並報警追究。惟本台再跟進發現,這股民族風波似乎令官方尷尬,皆因今次合作獲官媒《新華社》等大肆宣傳,而涉事日本公司早已扎根中國市場,積極助當地發展奶粉業和生物科技,備受中國政府支持;而事發後黨媒亦主動為「飛鶴」護航,強調公司堅守「做中國的奶粉」。有早年「毒奶粉事件」受害者家屬向本台稱,背後反映中國民族主義盲目至極。
中國「飛鶴乳業」於10月3日與「日本協和發酵生化株式會社」簽署技術合作意向書,宣布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通過共同開發發酵乳鐵蛋白生產技術,研製新一代嬰幼兒奶粉。事後,有關合作獲中國官媒《 新華網》等廣泛報道。
近日,中國社交平台出現「飛鶴被日本企業注資」等言論,甚至牽扯到日本排放「核處理水」事件,聲稱「飛鶴進口日本原料」,引起不少中國網民恐慌,要求退貨並揚言抵制,稱「不能拿寶寶的健康放在日本人手上」、「對自己的技術這麼不信任?非要跟他們合作?」,又指應該捍衛國產奶粉。但也有人表示「日本不比中國科技強?抗日劇看多了吧,這麼恨日本?」
毒奶粉受害家長:小粉紅一味抵制日本 忽略中國食安問題
對於這股強烈的反日情緒,中國「2008年三聚氰氨奶粉事件」受害者家長、維權人士郭彩虹向本台指,非常不理解中國「愛國網友」為何一味抵制日本,而忽略中國制度性的食品安全問題。
郭彩虹說:「三鹿當時是全國最大的企業,它的銷售量全國第一,像這麼大一個企業你看出現了這麼大一個問題,不用說別的企業了,所以說這就是產業淪陷,整個產業全部被污染了。你的底線,等於全民在服毒,全民服毒時代,它這個制度把這個東西全部污染了。」
評論:中國新一代受累於盲目的愛國主義
郭彩虹之子王晨旭則指,飽歷毒奶粉對妹妹和其家庭的摧殘,擔心中國新一代受累於盲目的愛國主義。他說「現在這群小粉紅針對食品安全資訊不對稱、仇日恨日這些東西、民族主義情緒、愛國主義情緒非常濃厚,完全是被政府的資訊操縱和洗腦,政府說甚麼人就相信甚麼,導致他也不願意去相信海外的食品更安全。」
眼見有關輿論升溫,甚至一度登上熱搜榜, 「飛鶴乳業」遂於上周五(18日)發表官方 聲明澄清,未有否認和日企的合作,但強調「飛鶴進口日本原料」等言論失實,嚴重影響品牌聲譽,又指「飛鶴是中國民族企業代表之一,與消費者擁有同樣的愛國情懷」。公司已報警,並將保留追究權利。
「飛鶴」乃「國產乳業之光」 獲官方大力支持
「飛鶴」作為「國產乳業之光」,獲官方大力支持。《 新華網》、《 新浪財經》等多間紅媒隨即發千字文,指「飛鶴」受到無理「中傷」,惟公司一直「以實際行動捍衛民族品牌榮譽」,「用62年的堅守與初心,頂住外資收購壓力,走出行業危機,守護中國人自己的奶粉品牌」,而且「飛鶴科研領先全球」,多年來獲國內外權威的高度肯定,包括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的嬰配粉項目肩負重任。同時,微博、抖音等不少「大V」、網紅亦 聲援「飛鶴」。
涉事日企扎根中國市場多年 亦獲中國政府大力支持
值得留意是,涉事合作的日本「日本協和發酵」,為全球首家運用發酵法製成胺基酸生產技術的公司,扎根中國市場多年。在中國政府大力支持下,公司在大陸設藥品生產基地,並成立多間公司,包括 「上海協和氨基酸有限公司」、「協和發酵(廣東)醫藥有限公司」;沒料今次和「飛鶴」的合作竟引來強烈反彈。
中國產奶粉銷量下滑逾1成 外國品牌則平均升近1成
雖然不少中國人力撐國貨,但據「尼爾森IQ數據」《 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洞察及趨勢報告》指,去年中國產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銷量下滑13.9%,但荷蘭「美素佳兒」(Friso)、法國的「達能」(Danone)、瑞士「雀巢」(Nestlé)等外國品牌,銷量則平均升達近1成。綜合市場分析指,目前大陸國產奶粉正受國內產業內卷、生育率大減、外資奶粉競爭等因素衝擊而陷入困境。
編輯:施芷珊 網編:李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