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在佛山的維權人士天理有親身的體驗,他說自己所住的連花市場社區,住了10年,就說要拆,市民有道理要問,為甚麼?他說: “連花市場,又要拆了。10年,最多10年,特別是建地鐵,有些新樓根本是六七年樓,照樣拆。總之,現在是一邊拆,一邊蓋。我都不知道市民有甚麼得益。”
大陸官方新華社就報導,浙江大學教授範柏乃指出,中國的建築平均壽命僅爲25至30年,與英國的建築的平均壽命爲132年,美國74年,呈現出“短命”的態勢。範柏乃說,造成“短命”原因並非工程質量,而是由于城市建設規劃缺乏嚴肅性,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利益驅動使然。因此,中國每年生産的建築垃圾是全球最多,高達4億噸。
佛山的天理就說, “短命工程”與大量的浪費,誘因是政府的政積工程。他說: “總之是一個官來就拆,路也是這樣,一換官就修路。你在中國看修路,就知道在換官了。換一把手就修路,這些中國人每個都知道的,總之是今天修完,明天通車,都要再修一次的。”
發炮批評中國社會資源浪費的浙江大學教授範柏乃說,中國人均可用資源低于世界水平,但每年消費世界總量40%的水泥和鋼材,大大透支中國資源。 “短命工程”事關國家和諧,嚴重損害政府在公衆心目中的形象。迫切需要綜合治理,防止朝令夕改,建立追究機制。
近年,大陸各地“短命工程”的典型,有2010年7月交付使用的杭州蕭山區鴻達新路,由于該道路被認爲影響杭州的整體形象,在同年8月又被徹底重新改造。2007年沈陽五裏河體育場,使用了18年就拆除。經典的更有海南省 “千年塔”,落成不滿10年,在2010年就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