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劃加強對非公營報業的管理

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公佈改革新聞出版﹐定下未來3年﹐將非公有資本納入行業規劃和管理﹐整合新聞出版單位﹐加強管理和規範運作。但有評論指中國媒體仍然有政治審查,即使如何改革也不能走向國際。(張力報道)

0:00 / 0:00

有關公布最引人關注是中國報刊業的改革﹐將會分3步走﹐國有企業主辦的報刊改革排在第一階段﹐依次是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主辦的報刊部位所屬的報刊﹐目標是培育10至15家大型綜合性傳媒集團﹐最終是走出中國﹐成為國際報業集團。前海洋報記者昝愛宗表示﹐中國的新聞制度不改變﹐出版規例如何改革完全沒有用。

昝愛宗接受本臺訪問時候表示﹐中央推出的改革措施是沒有真正意義﹐中國出版社的經濟是獨立﹐出版社都是自己經營﹐但是仍然有政治審查﹐審查沒有放開﹐好像出版書號﹐仍然由國家新聞總署牢牢控制﹐中國560多家出版社的書號﹐全部由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剛剛在今年實施新聞報刊實名制所管制﹐有關出書和刊登文章的作者必須具真實姓名和個人資料﹐已經嚴重打擊新聞自由﹐基本新聞出版自由的制度已經受到破壞﹐如何談企業改革。

他又表示﹐中國國家出版總署的新例﹐目的是整合中國的媒體,從經濟利益作為出發點﹐把利益放在最前面﹐如果不在根本的制度上改革﹐制度不放開﹐完全沒有市場﹐中國的媒體和出版社如何走出國際。

昝愛宗列舉出《趙紫陽》一書作為例子﹐假如中國的出版社到海外地方出版書﹐是否可以出版這本書呢﹖香港可以出版這本書﹐中國肯定沒有膽量出這本書﹐那怕拓展到月球上面﹐因為出版社的總部仍然在北京。

他表示﹐胡錦濤已經上任7年﹐沒有人為他出版書﹐原因是什麼呢﹖哪怕出來的書寫得只是一般﹐相信買他幾百萬本是絕對不是問題﹐國家控制民間出版社出書﹐官方更加不會在這個時候出這本書﹐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們的制度沒有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