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溫州動車事故至今仍在調查中,上海又發生地鐵意外,而且兩起重大事故都是使用同一供應商的信號系統。
網民議論紛紛,擔心類似的事故還會接踵而至,也譴責官方把事故定性為“輕度追尾”,亦有市民對事故原因尚未查明便急於通車,予以強烈批評。他說︰“因為跟7.23有點相似,所以要在這事故上要找原因。這裡面有質量問題,也有個別人的問題。”
《新快報》頭版以“天上沒打雷,地上沒地雷,上海地鐵居然追尾”作標題揶揄事件。《南方都市報》在社論中批評上海地鐵10號線已不是第一次發生事故,事故頻生只會逐漸加重人們對城市公共安全的不安。同時又質疑同一家信號系統供應商能承包或參與的已建、在建地鐵信號專案達20多項,令人懷疑招標的公開透明度。
《京華時報》評論員吳喬撰文指出,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就在於對小毛病小問題的忽視,結果往往變得不可逆不可挽回。《環球時報》也在社評裡批評,先進交通不能像煤礦屢屢出事,中國人命關天的技術運行顯然存在諸多疏漏。同時,新華網在其官網上也設有事故的專題版面。
相比較,這次在事故發生後,並未出現如溫州動車事故後報導遭中宣部干擾,指令要統一使用新華社的稿件,多家報刊被迫臨時撤版,網友發表的評論大部份被刪除的情況。
《海洋日報》前記者昝愛宗認為,兩次事故官方的做法不同,因為公共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公眾關注,互聯網的普及令消息得以第一時間傳播,加上去年上海教師公寓大火發生後,遇難者家屬及災民追究當局的行動仍平停下來,若上海當局再重施故技,干預新聞報道和網路輿論,只會適得其反。
昝愛宗也相信輿論不會一時三刻停下來。他說︰“9.27上海事件,說明公共安全有很多問題,這東西一但有危險的話,每個人都是受害者。所以現在包括官員自己不由自主地關心這事情。輿論不會一下子停下來,因為民眾現在也認識到了,你不尊重民意,便有很多問題出現。為了我們的公眾利益,大家都會站出來的。”
《21世紀網》報道,事故發生後,有名為“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在新浪開通微博,周三早上連續發了兩個內容,稱對事故深表痛心,但希望社會各界及媒體以客觀、公正地予以報道。還說會第一時間發佈最新消息,若有損害名譽的行為和言論,將追究其責任。到中午時,兩條微博內容被刪除,同時又改了兩次微博名字。隨後再次發出一則內容,表示微博遭盜用,發表了不當言論,請社會人士及廣大媒體務必不要輕信。
本台致電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了解時,總機接線的女職員表示並不清楚,她又以目前公司不方便接受媒體訪問為由,拒絕提問。她說︰“這邊不接受媒體採訪,暫時不接受任何採訪。但是你說的那件事我們也不太清楚。”
記者瀏覽該公司微博,發現用戶名字已更改為“本博暫時關閉”,所有的內容也一同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