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批评发不良短讯可坐监是剥夺自由
2009.08.12
河南省郑州市民张先生,周三向记者指,他不赞成有关措施,认为有侵害公民监督政府的权利。张先生说,一般老百姓都不会向朋友乱发垃圾或不良短讯,当局制订措施,是要剥夺公民舆论自由。
他说:“任何一个普通市民都有权利发短讯予朋友或亲人,这是公民可享有的自由流动资讯权利。朋友之间的短讯,理论上不会属于不良或垃圾讯息,老百姓发短讯可能是对政府有所不满或见到社会不公平要举报,现时当局可以将不利他们的讯息订为垃圾短讯,公民监督政府的权利就没有了。”
河南省维权律师常伯阳指,当局以解决增长过多不良或垃圾短讯为由,颁下新规定,任何市民若发出被指是不良及垃圾短讯,有可能被监禁最少5日,若发出超过三个短讯,最高可被监禁10日以及罚款500元。常伯阳认为措施会做成扰民,更有可能被执法机关滥用,令无辜百性因言入罪。
他说:“现时当局没有清楚介定甚么是不良及垃圾讯息,这措施明显是针对发短讯的人,由于介定很模糊,讯息对社会危害程度各有理解,这样很可能被国家机关,为了报复或要惩治某人而被滥用,变相是因言入罪。”
常伯阳说,现时出现类似情况,当局可以将发短讯的人处以治安处罚行政拘留,所以根本不需要巧立名目,侵犯公民基本权利。
同样不赞成新措施的网络维权人士昝爱宗,他质疑当局目的是箝制社会舆论。昝爱宗说,河南省及辽宁省分别有逾一亿人口,当局要加强防范任何突发性的大规模群众活动,以免影响社会稳定。
他说:“中共下月底将召开十七届四中全会,预期将会有很大的人事变动,所以当局对网络监控会愈来愈严格,要控制社会舆论气氛,中国大陆经常使手段,目的是要阻止及防范任何大规模群众活动发生。加上十一国庆有大型活动,当局更必须掌握舆论环境,从地方上采取防范措施。”
昝爱宗又说,一般市民向朋友或亲人发出的短讯,都以生活点滴或闲话家常,当局竟动员庞大人力物力,昝爱宗认为是劳民伤财,浪费公帑的做法,加上手机短讯发出量多得惊人,措施执行上存在很大困难。
新措施被指是扰民及箝制舆论自由,河南省政府办公室工作员,以领导不在为由,拒绝回应记者提问。而河南省信息产业厅值班人员,同样以领导不在为由,拒绝回应。至于执法机关之一的河南省公安厅,办公室人员以不接受电话采访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据英文中国日报周二报道,河南省有关部门发下新规定,若市民发出不良及垃圾短讯,有可能被监禁最高5日,若发出三条,最高可被监禁10日以及罚款500元。当局指有关措施是希望解决增长过多的不良短讯。报道又指,辽宁省今年亦通过相关法例,发出不良短讯的市民,更可能被检控性骚扰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