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及封城措施重創中國零售業。上海、廣州商場店鋪的空置率分別達到9.8%和14%,超過空置率6%的警戒線。中國央行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有近六成民眾不願消費。
中國的零售業繼續遭到打擊。繼國際知名品牌H&M其位於上海淮海中路的中國首家旗艦店於6月 22 日結束營業之後,本周,上海老牌麵包店克莉絲汀總部突然人去樓空,傳媒報道指其拖欠員工薪水和房東的租金。創立於1993年的克莉絲汀,顛峰時期在上海擁有543家門店。
據新民網周三(20日)報道,曹楊路上的克莉絲汀門店大門緊閉。門口貼出的告示顯示,房東已決定將門面收回轉租。克莉絲汀位於銀都路的中央廚房也停工至今,工廠和門店的相關員工普遍被拖欠四個月的薪水,目前已求助勞動保障部。澎湃新聞報道,位於金沙江路的克莉絲汀總部大樓,大門緊閉,裡面黑漆漆,不見一個人進出。
不僅上海,廣州及深圳也出現商場關門,行人稀少的情況。微信公眾號「路探社」周三發布一條題為《華強北、廣州各行各業處於死亡邊緣,經濟出現負增長》的影片中,發布者向觀眾介紹當地的情況。

拍攝者說:今天是7月17日,帶大家看一下廣州增城太陽城的一個現狀。看一下太陽城路口這一排商店,可以說是整個關閉了,看得真是讓人唏噓,街上的人流也是人跡罕至,非常冷清。以前這裡各行各業都是人流不斷。
拍攝者稱,在增城太陽城後面的酒家、實體店都已經關閉。深圳居民張海對本台表示,當地不少商店未開業。
張海說:疫情對深圳的影響很明顯,賣服裝的店裡面根本沒有顧客。餐飲店還有少量的一些人,以其黃瓜1元多(一斤),現在六元。大商場內非常的空曠,沒有甚麼人。
上海、廣州大型商場空置率突破 6%
根據贏商網·營商大數據,今年1至4月,中國購物中心場日均總客流量同比去年減少19%。另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 4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 29,483 億人民幣,同比下降 11.1%。2019年的前疫情時代,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的空置率約為6.1%。它反映了空置商鋪總面積佔商場佔地面積的比例。今年第二季度,成都商場總體空置率為8.7%,上海9.8%,廣州14.1%,超越了6%的警戒線。

財經評論人士陳曉周五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各地不斷提升疫情防控措施,比如北京最近禁止舉辦宴會等,嚴重影響了營商環境。
陳曉說:這是完全違背商業經營邏輯的。這足以說明現在的地方政府根本不管經濟,也不管民眾的死活。上海、廣州出現關店潮,一方面是老百姓對疫情遲遲不退去有一定的心理壓力,但更主要的是對未來的預期沒有信心。
據中國央行最新出爐的《2022年第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傾向消費的居民僅佔 23.8 %,但傾向儲蓄的確達 58.3 %。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指出,有近 60 %的受訪者在疫情下,收入大幅度下滑,連帶影響其消費意願。
恐失業心理導致消費意願下降
網民方女士對本台說,無止境的核酸檢測,讓許多人無法正常工作。
方女士說:三年的疫情,都沒有收入。今天封城,明天不讓上班,後天做核酸檢測,上車、外出,到處都要你核酸證明。
學者陳曉解釋,城鎮居民消費意願下降與失業人數增加有關。
陳曉說:大家都要過緊日子,所以商場的空置率就越來越多。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儘管近幾年經濟不景氣,但是,商場的租金一直沒有下調,導致現在的商業經營者,根本無力支付租金。
據統計,在上海核心商圈,一個100平方米的店鋪,每月租金約人民幣74000元。面對當局隨時因發現一宗陽性,就封控整個區域的防疫措施,許多商家選擇撤離上海。
記者:古亭/程文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