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總裁稱與中國脫鉤純屬幻想 評論憂阻修正德國對華政策
德國知名汽車品牌奔馳(Mercedes-Benz,又譯賓士)的總裁稱與中國脫鉤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評論指德國車企嚴重依賴中國市場,唯利是圖不顧人權價值,擔憂會阻礙德國對中國「去風險化」進程。
奔馳總裁康林松(Ola Källenius)接受《周日圖片報》(BamS)採訪,當被問及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時,康林松承認與中國存有分歧;他亦承認,新冠疫情曝露了德國供應鏈的脆弱,因此德國必須變得更有彈性,例如在鋰電池方面,要獨立於個別國家。不過,他仍然希望繼續和中國做生意,因中國對德國的經濟增長非常重要。康林松看好中國市場前景,稱奔馳在中國的銷售數字正在增長,指中國人的購買力對公司有利。
他強調:歐洲、美國和中國如此緊密地交織在一起,脫鉤是不現實的。 雙方都可以在(經濟)增長和氣候保護方面取得成功。與中國銳鉤是一種幻想,也不可取。與中國決裂對整個德國工業界來說都是不可想像的。
中國媒體廣泛對康林松這一說法進行報導,稱「越來越多的歐洲政治和經濟界人士逐漸認識到,中國和歐洲各國的利益在許多領域是重疊的,合作遠遠多於分歧」。
關注事件的澳大利亞華裔藝術家巴丟草向本台表示,從德國大眾汽車(Volkswagen)在發生21世紀種族滅絕的新疆地區建廠,到奔馳反對與中國脫鉤,都顯示這些企業根本不在乎發生在中國的嚴重人道災難,也不管中國政府是否為獨裁政府,及其經濟日漸衰落,全心只顧將中國的錢賺到最後一刻。
巴丟草說:這些企業唯一在乎的就是利潤,以及在這片土地有多少時間能夠謀取這樣的利潤,至於其他的價值方面,這些企業是不在乎的。這是一個擊鼓傳花的心態吧,只要它能在中國賺一天錢,它就會支持中國政府這種非人道政府的合法性,並不是它對中國經濟沒有判斷,只是它希望把錢賺到最後一刻。
早在2018年,奔馳在其Instagram上引述了達賴喇嘛的一句與政治無關的名言,結果遭中國粉紅抗議,奔馳馬上便刪除了相關內容並跪低認錯。巴丟草更曾因此前往柏林,抗議奔馳為利益放棄價值。不料五年後奔馳仍無反省。巴丟草指,德國社會整體對華依賴態度是問題的癥結。
巴丟草說:當然這也不是個人或企業的行為,整個德國主流社會、政府也好,它們對於中國、或者對於俄羅斯的人權問題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從它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到對中國市場與資源的依賴,這個都是一個邏輯,這是它們一貫而為的做法。
旅歐學者朱瑞在接受本台採訪時指出,奔馳今天已經斷絕了與俄羅斯的經濟關係,但三年前,德國人也不能想像與俄羅斯脫鉤,直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德國嚐到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苦果,一年內便找到能源替代方案。朱瑞說,短視、唯利是圖的德國車企必須意識到,歐洲已經開啟「去風險化」(de-risking )對華政策。
朱瑞:德國與中國的關係,在五年前看,真的毫無脫鉤的可能。但如果在2023仍然這樣想,就好像是太短視和拒絕面對現實。這個政治現實就是台灣。如果下一年中國與台灣開戰,這樣大眾、奔馳就必須立即離開中國市場,這樣中國的供應鏈市場,都是要say bye bye。(這個就是歐洲現在關於中國 de-risking 的意思)。
朱瑞擔憂的是,親中德企可能會影響政府修正對華政策。
朱瑞說:短視、親中的德國企業,他們對德國政府的影響實在令人擔心的。德國政府(本屆)在上台之初就說要推出中國政策,但現在還沒能夠出街,很有機會就是因為這些親中企業的反對。他們是德國政府對中國政策好大的阻力。
目前,德國大眾、寶馬(BMW)以及奔馳的母公司等並沒有停止對華業務的腳步,大眾汽車還在中國加速電動化轉型。
在新疆建有工廠的大眾近年飽受批評,今年2月,大眾中國區總裁貝瑞德(Ralf Brandstätter)聲稱親自考察了新疆工廠後,力證「沒有人權侵犯的跡象」,被批為中共種族滅絕洗地。
記者:吳亦桐/程文 責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