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於美國的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周二(10日)發表報告指出,由中國資助在柬埔寨東北部興建的一座大型水壩發電站,2018年峻工後已造成數以千計原住民與少數族裔居民的生活和生計遭受損害。這座桑河下游二級水電站是亞洲最長水壩之一,其淹沒區涵蓋湄公河支流桑河(Sesan)與斯瑞博河(Srepok)匯流點上游的廣大地區。
這份138頁的報告,《 桑田滄海:一個中國「一帶一路」項目對柬埔寨的人權影響》,紀錄桑河下游二級水電站將大約5千人遷離祖居地所造成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侵害,以及上下游數萬居民的生計損失。柬埔寨當局和水電公司並未在項目啟動前適當諮詢受影響社區的意見,居民的疑慮基本上受到漠視。許多水庫移民失去財產和收入,卻被迫接受不相稱的補償。安置區僅提供他們簡陋的住房和服務,而且沒有協助轉換生計來源的培訓或援助。水電站上下游的其他受影響社區則沒有得到任何補償或援助。
人權觀察亞洲區倡議主任席夫頓(John Sifton)說:「桑河下游二級水電站徹底摧毀了原住民和少數族裔社區的生計,他們原本靠著捕魚、森林採集和農耕,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席夫頓重申:「柬埔寨當局應即刻檢討該項目的補償、安置與生計恢復辦法,並確保未來其他項目不再造成同樣侵害。」

人權觀察訪問了超過60位社區居民、公民社會領袖、學者專家及其他曾研究該項目人士,並且檢閱了相關學術研究、商業紀錄和非政府組織及其他來源的調研結果。
該水電站是中國政府「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一帶一路」是一項鉅額投資與基礎建設計劃,由習近平主席於2013年啟動。亞洲和其他地區的許多「一帶一路」項目都被批評缺乏透明度、漠視社區意見並可能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中國大型國有發電公司中國華能集團負責這座水電站的建造與運營。柬埔寨皇家集團和越南國營電力公司(EVN)持有少數股份。中國多家國有銀行為該項目提供融資,據報總預算約近8億美元。
受到該水電站影響的原住民族和其他少數族裔包括墨儂族(Bunong)、布婁族(Brao)、歸族(Kuoy)、佬族(Lao)、嘉萊族(Jarai)、客隆族(Kreung)、卡維特族(Kavet)、坦普安族(Tampuan)和卡秋族(Kachok)。
記者/責編:方德豪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