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評論部副主任董郁玉被拘超過一年後,上月遭正式起訴,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其與外國外交官的交往及獲得的海外大學獎學金成為「罪證」。超過60名外國學者和記者聯署呼籲中國政府「重新考慮對董先生的嚴厲指控」。保護記者委員會(CPJ)亦發表聲明,形容指控「荒謬」及「殘酷」。
綜合外媒報道,61歲的董郁玉是遼寧撫順人,1987年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加入《光明日報》。《 紐約時報》形容董是一位「具有改革思想和多產的作家」,曾為開明派歷史雜誌《炎黃春秋》撰文,也為《紐約時報》中文網站撰寫評論。2006年,董郁玉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尼曼新聞獎學金,並曾在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及北海道大學擔任訪問學者。
去年2月21日,董郁玉在北京和一名日本外交官午餐時,兩人同被拘留。幾小時後,日方外交官獲釋。中國外交部指這名日本官員「在中國從事與其身分不符的活動」,而董郁玉就一直被拘押。
家屬周一(24日)發表聲明說,調查人員要董郁玉詳細交代他訪問日本期間每天所做的事情,並引用其與外國外交官的交往作為證據,並提及接受外國大學獎學金情況。家人強調,作為一名無黨派人士,董郁玉沒有掌握敏感訊息,並非甚麼間諜或外國特工,他與美國和日本學者、記者和外交官的來往,是中國多年來鼓勵的正常交流的一部分。
董郁玉曾撰寫過一篇鼓勵政府為貧困學生提供更多貸款的文章,獲得了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的獎項。2012年,在《紐約時報》的一篇 文章,他擔心政府過度關注經濟增長,忽視了污染和其他問題。
在2013年對哈佛大學學者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的《文化大革命史》的評論中,董郁玉批評中共將毛澤東領導的十年動亂和流血事件描述為少數壞蛋所為,認為中國共產黨要為文革負責。
他在《炎黃春秋》雜誌上寫道:「無論用甚麼內部標準將一個政黨分為『好人』和『壞人』,這些人都代表整個政黨制定和實施政策,因此,這個黨也必須對這些政策的後果承擔政治責任」。
超過60名外國學者和記者聯署公開信,呼籲中國政府「重新考慮對董先生的嚴厲指控」。信中稱,他們和董郁玉的互動中「從未有過任何間諜活動的迹象」。目前尚不清楚案件何時開審。根據內地法律,從事間諜活動可判處10年或以上徒刑。
總部設於美國紐約市的保護記者委員會周一亦發表聲明,呼籲中國當局立即無條件釋放董郁玉,讓他正當執行記者職務,報道中國的國內和國外事務。聲明引述CPJ的中國代表Iris Hsu說:「與外國外交官交談對報道國際新聞的記者來說至關重要。以間諜罪審判董郁玉是荒謬而殘酷的」。
責編:方德豪 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