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符號「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冰封43年後原址重現。有知情人指,江西農業大學近日恢復了文革時期的老校名「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但「更名」一說遭校方否認,稱只是將「共大」時期老校門恢復了歷史原貌,籲外界勿過度讀解。但連原體制內官員都認為,習近平上台後的中國政治生態全面倒退,各地官僚、高校已重回馬列意識形態。
據多位知情人透露,江西農業大學近日在其校內恢復了文革時期的老校名「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並已公開對外開放,同時將其定位為「光榮校史的重要節點」。
以「共大」為背景的著名文革電影《決裂》,其中的一句「馬尾巴的功能」,曾作為批判「資產階級教育路線」的台詞而被全民所知。不過,「共大」這個校名在1980年被廢棄,而現在隨著相關圖片的曝光,被封凍43年的「共大」話題,再次成為焦點,並引發了對中國重回反智狀態的廣泛擔憂。
一位原體制內的官員告訴本台記者,「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曾是中國當代政治中一個十分顯眼的符號,其半工半讀的工農兵大學辦學模式,及以反資本主義教育路線進行的反智宣傳,曾主宰中國高校教育長達20餘年。他認為,在習近平的主導下,中國各級官僚和高校已紛紛重回馬列意識形態。
他說:《決裂》,就那個電影嘛。那個時候我還在讀小學嘛,然後學校組織所有的學生去看那個電影,那裡面就有個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自從習提出了那個勇於鬥爭、善於鬥爭,他實際上就是要用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去鬥爭嘛。從地方黨委到各個大學,設置這樣的研究中心,這個都很正常啊。

面對外界的質疑,江西農業大學一位姓王的副主任在回應本台記者採訪時稱,他們並不是改回文革時期的老校名,而只是以恢復老校門的方式紀念學校的一段歷史。
王副主任說:它不是前大門,它是學校裡面的一個門。「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原來就在那個門上,只是後來有段時間我們把它遮蓋住了。那個老門,我們把那個名字露出來了,把這個門的形狀,恢復了一下。這段歷史,在農大的歷史上比較有影響力的。表示這是我們經過的一段過程,原來叫這個學校名。作為一個地標性的,也作為一個歷史紀念。就是提醒我們後面的新入學的他要知道,我們曾經有段歷史叫共產主義勞動大學。這個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歷史上,在全國全世界都有影響力的一個名字。「馬尾巴的功能」,反映共大的辦學歷史。因為那個畢竟帶有政治色彩。反映的是學校的一個事情。
該校黨委部門負責人在周三(23日)接受大陸澎湃新聞採訪時,也指有關該校更名的說法為誤讀。說學校今年暑假期間將一直存在的「共大」時期老校門恢復了歷史原貌,作為校內的一處歷史文化景觀,希望外界不要過度解讀。
據校方資料顯示,作為江西農業大學前身的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成立於大躍進時期的1958年,其校名由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題寫,並以毛澤東的「半工半讀,以及強調共產主義勞動美學」作為辦學宗旨。此後,在江西井岡山、大茅山、油山、黃崗山、雲山、南城、高安等地出現30所「共大」分校。
中共政權雖拒絕全面反思文革的制度性根源,但在1980年11月,隨著中共清算文革激進派並開始改革開放,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被視為文革的標誌性符號被官方否認。
記者:陳軍/程文 責編/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