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邁向超老齡社會 2035年中國老人達4億

中國已進入老年化社會,預計15年後60歲以上的長者人口將達4億。佔總人口近三成。加上有機構預測勞動力規模未來將大幅度縮細,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認為可依靠機器,來彌補勞動力短缺。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表示,中國已經走出「人口紅利期」,老齡化問題日益突顯,而帶來的經濟、就業等一系列問題,值得高度重視。

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有1,465萬初生嬰兒,出生率降至約千分之10,預計十年後將進一步跌至每年不足1100萬人出生;顯示全面開放「二孩政策」後,並未有引發生育高峰。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日前在第三屆中國養老服務業發展高層論壇表示,中國自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後一直在加速行進,預計到2035年,中國將進入「超老齡社會」,老年人口年均增長約1000萬,總數將達約4億人,其中8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年均增長100萬以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達7%時為「老齡化社會」,達14%為「老齡社會」,達20%為「超老齡社會」。而2011年全球人口老齡化加權平均值達到了8.1%,表明全球已進入老齡化時代。

目前中國有2.4億人已年屆60歲以上。面對人口老化,中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步伐已加快,但仍不足以負荷龐大需求。鄭功成指,養老服務業發展主要面臨總量供給不足、供給結構失衡、社會力量參與不足、專業護理人才不足以及現代性和傳統性結合困難五大問題。

中國養老服務業發展高層論壇是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與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共同發起,旨在推動中國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論壇定於每年法定老人節舉行。自2015年以來,論壇已舉辦兩屆。今屆論壇於貴州貴陽舉行,主題為「醫養結合的實踐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