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英國和加拿大周一(22日)聯同歐盟,聯手就新疆人權問題制裁中國官員,北京隨即反擊,制裁多名歐洲議員和機構。歐盟不滿北京反制裁,歐洲議會叫停《歐中投資協定》的審議會。學者預料投資協定很大可能擱置。(陳駿豪 報道)
周一(22日),歐盟宣布就中共侵害新疆維吾爾族人權和自由問題,制裁4名中國官員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北京隨即反裁制歐洲議員、學者共10人,再制裁4間機構。
北京反制裁引起歐盟不滿,歐洲議會決定取消原定周二(23日)審議簽署《歐中投資協定》的會議。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副主席居拉(Winkler Gyula)周一的電郵中指,「基於歐盟與中國關係今天的最新發展,尤其是(北京)制裁令人無法接受」,他在Twitter發文指,自己全力支持遭中國的歐洲議會議員以及相關歐洲機構,指有關制裁不公平及讓人難以接受。居拉又指,「歐盟講求價值觀和原則,在歐盟內部和在全球亦然。」
受中國制裁的法國歐洲議會議員格魯克斯曼(Raphael Glucksmann)在上Twitter指,自己和家人不能與中國官員或公司接觸,一切是因為維吾爾族人和人權發聲而起。他稱「制裁是我的榮譽。抗爭會繼續!」
2020年12月,中國與歐盟達成《歐中投資協定》,但因今次制裁風波,協定未在歐洲議會表決前,審議會突然煞停。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及歐洲研究主任尹子軒,接受本台訪問時認為,《歐中貿易協定》現階段很大可能擱置,甚至重新商議。
尹子軒說:我認為這次是有力宣示,歐盟這次動作相對比較遲來,兩年前歐盟未通過《全球馬格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時,該法是為中國和中東度身訂造,目標不是俄羅斯,那時香港還未出現反修例社會抗爭,制裁法案卡在立法程序上很久。
學者:美國趕絕中國 中國不可能不與歐洲合作
歐盟自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禁運武器予中國後,這次再度「重擊」制裁中國,尹子軒認為是有力的外交宣示。尹子軒認為,這次歐盟對中國出招,外交上要與美國搶佔壓倒中國的優勢,縱然制裁作用未必大,但歐盟可以藉這次制裁與其他西方國家,向中國擺出姿態,佔據外交優勢,長期再與中國討價還價。他分析,美國趕絕中國,中國不可能不與歐洲合作。
尹子軒說:外交上是很大的姿態,另一方面幫美國做了順水人情,美中上周流會,今周歐盟出招,兩者很明顯是早已協調要做的事,歐盟策略上與美國同站道德高地,令中國也覺得貿易也要靠歐洲。中國看待歐洲是疫情後復蘇很大的合作夥伴,很明顯中國與美國暫時難以合作,還可以找哪個發達國家的市場,購買中國商品,花費在中國的產品?歐盟因而看中這點,認為外交上與中國交鋒後,取得優勢,制裁中國後,留待日後在佔優的情況下與北京再商討協定,何樂而不為?
尹子軒認為短期內美國與歐盟關係會較緊密,不過他認為歐盟會深思玫策,不可能隨美國國情是否親歐而搖擺,歐洲會爭取主動權。
中國目前是歐盟的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大,歐盟和中國的經濟合作有需求。按歐盟統計局2月的數據,2020年歐盟同中國,以及美國的貿易額分別為5860億歐元和5550億歐元。
上周,中國與美國高層官員在阿拉斯加會晤,會後兩國僅各自表述立場告終,夾雜楊潔篪和布林肯外交禮節風波結束,沒有發表聯合聲明。周一,在歐盟宣布制裁令後,同日,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緊接宣布,列出與歐盟制裁內容一致的名單。
這次歐盟與美國、加拿大和英國聯手制裁中共官員,澳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外長發聲明指,歡迎對中共出招,並對中國侵害維吾爾人和其他少數族群自由,表達深切關注。
另一方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周出訪日本和韓國後,本周轉到歐洲比利時布魯塞爾,與北約和歐洲議會官員會面,期間跟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討論「北約2030報告」,其後再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盟委員會兼歐盟高級代表博瑞爾討論跨大西洋經濟合作和疫後復蘇問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周二主持例行記者會時回應,歐盟和西方國家聯手制裁中國,聲言「他們的愚蠢和傲慢會付出代價!」華春瑩又發表「人口論」指,美國、英國、加拿大加上歐盟,只佔世界總人口約11%,「但中國人口佔了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這次受歐盟凍結資產與實施旅遊禁令的4名中國官員分別是新疆前政法委書記朱海侖、新疆黨委常委王明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國新建集團公司董事長)書記王君正、新疆公安廳廳長陳明國。
另外,瑞士傳媒《周日展望報》(SonntagsBlick)上周日(21日)報道,瑞士國有軍火公司RUAG去年曾計劃向香港警隊供應主要用於狙擊步槍的點338口徑子彈。不過,瑞士政府認為有關彈藥會對香港市民構成大風險,並會影響香港的穩定,決定叫停有關交易。RUAG證實公司於2019年底向瑞士政府提交有關出口申請,有關申請於去年春被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