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中關係】中共對立陶宛進行經濟報復 觸發歐盟推出回擊北京的新貿易武器

0:00 / 0:00

鑑於中國對立陶宛實施經濟制裁,報復立國發展友台關係,歐盟擬推動「反脅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立法,以對抗中國經濟脅迫,是近期歐盟對華強硬政策的又一反制工具。

《金融時報》等多家媒體透露,歐盟擬於周三(8日)周三發布「反脅迫工具」草案,以回擊那些使用或試圖使用經濟霸凌方式來干涉歐盟27個成員國「合法主權選擇」的國家。

分析人士認為,該草案源起於歐盟應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但隨著國際情勢的變化,中國已成為該提案的核心目標。

歐盟擬於周三(8日)周三發布「反脅迫工具」草案,以回擊那些使用或試圖使用經濟霸凌方式來干涉歐盟27個成員國「合法主權選擇」的國家。圖為2020年6月,第22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資料圖。(歐委會官網)
歐盟擬於周三(8日)周三發布「反脅迫工具」草案,以回擊那些使用或試圖使用經濟霸凌方式來干涉歐盟27個成員國「合法主權選擇」的國家。圖為2020年6月,第22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資料圖。(歐委會官網)

謝志偉:中共報復立陶宛是「反脅迫工具」提案的催化劑

台灣駐德國大使謝志偉向本台表示,立陶宛允許以台灣之名設立代表處,其後遭到中國報復,該事件正是「反脅迫工具」提案的催化劑,這也將成為歐盟共同抵禦中共以經濟分化手段、共同捍衛歐盟價值的標誌性事件。

謝志偉說:中國用政治動機對立陶宛做經濟的制裁。中國橫行霸道慣了,過去大家也都忍著,但是現在歐盟很顯然是針對中國做出貿易制裁,其實不僅是挺立陶宛,也是捍衛歐盟自己的貿易自由,還有人權、民主原則。立陶宛勇敢的站在正確的道路上,這是一個試金石,通過這個試驗,在歐盟有一個國家被攻擊,就等於歐盟27個國家都被攻擊,當歐盟發現團結起來力量是夠的,它就不會再受中國的要挾。

分析:「習近平政權正陷入沒有退路的困境」

謝志偉認為,歐盟作為西方民主社會最重要的一部分,與其他自由國家轉向對華強硬政策,而且會成為常態,習近平政權正陷入沒有退路的困境。

謝志偉說:歐洲這個制裁,只要聲勢一出來,各國也會繼續跟上去,對中共會造成一個震撼性的效果。習近平或中國共產黨政權,它越掙扎下坡越加速。中國正走上一條自我毀滅的道路,陷入一個沒有退路的境地。

法國賽爾奇·蓬多瓦茲大學教授張倫也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認為,在中美貿易爭端的背景下,北京力圖維持與歐盟的經貿關係,但習近平政權僵化的外交模式,又對立陶宛祭出常規的經濟報復模式,歐盟由此亮明一致對外的立場,這對四面楚歌的北京不啻為雪上加霜。

張倫說:在中美關係如此惡化的情況下,中國盡可能維繫和歐盟的市場關係,如果北京也失去歐盟,對中國整個未來是極其嚴重的影響。但是北京又因新的政治掛帥,在立陶宛問題上又要用經濟打壓。但是現在歐盟整體進行反擊,將來也會有示範效應。今後中方對歐盟的成員國實行這類的懲治性措施,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北京還要考慮它對中國整個未來的發展是極其嚴重的影響。

張倫:歐盟有十足的底氣徹底走出綏靖時代

張倫也認為,新冠疫情、中共對維吾爾人的種族滅絕、鎮壓香港,霸凌立陶宛等一系列事件促使歐盟徹底走出綏靖時代。歐盟有十足的底氣,可以拋出一系列的制裁工具包,包括歐盟委員會不久前發布的用以對抗中國「一帶一路」的「全球門戶」戰略。

根據「反脅迫工具」草案,當歐盟確信正在發生脅迫時,即可以採取一系列懲罰措施,包括加收關稅、通過使用配額或交易許可證暫停市場准入,以及限制公共採購項目和投資市場准入等。

那些被發現參與脅迫的國家將被禁止採購受歐盟出口管制指導方針下的商品,其知識產權使用亦會被阻斷,也將被排除在歐盟龐大的金融服務或化學行業之外,在歐盟食品市場也將面臨衛生、植物檢疫等屏障。

提案在周三公布後,將開始一個漫長的立法程序,在簽署成為法律之前,它必須得到由 27 個成員國的領導人和歐盟理事會的批准。

部署該制裁式工具的責任半由歐盟委員會承擔,這意味只要這個提案變成法律,一些心懷不滿的歐盟成員國,即使想在歐盟理事會層面阻止歐盟的整體制裁,其可能性也非常有限。

但草案文件也強調,布魯塞爾將這個法案視為一種威懾和最後手段,僅在談判、調解、裁決等其他努力都失敗時才會動用。

上周北京對立陶宛進行經濟報復,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致信歐盟官員要求他們對中國的行為做出回應。(立陶宛外交部推特圖片)
上周北京對立陶宛進行經濟報復,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致信歐盟官員要求他們對中國的行為做出回應。(立陶宛外交部推特圖片)

日前,立陶宛因為推進友台關係,遭到北京經濟覆報復,上周,中國海關將立陶宛從入口清單中清除,致使立陶宛貨物無法清關進入中國。

周一(6日),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致歐盟官員,表示中國的經濟施壓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他要求歐盟給予強力回應,並告訴中國:出於政治動機的經濟施壓是不可接受和不被容忍的。中國的經濟脅迫問題已被推到歐盟議事的重要位置。

記者:吳亦桐/程文 責編:方德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