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查核│山東艦一來,美國航母就逃了?

作者:莊敬
2023.04.18
事實查核│山東艦一來,美國航母就逃了?
RFA製圖

標籤:欠缺證據

一分鐘完讀:

中國結束三天環台軍演後,部分中國與台灣媒體聲稱,原本在台灣東部附近的美國尼米茲號航母艦隊於4月8日演習一開始就「果斷」一路北上,並以《山東艦來了,美航母又跑了》、《美航母遇中共軍演就落跑》為題報道,網民也討論「尼米茲號為何習慣性逃跑」、「五千美軍比台人重要的殘酷真相」。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詢問美國第七艦隊並檢視包括中國智庫發布的相關資料,發現尼米茲號曾在中國軍演期間往北移動,但並未離開台灣以東的菲律賓海域;因此,並無證據支持所謂尼米茲號「逃離」、「落跑」等說法。

深度解析: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母艦山東艦編隊4月5日穿越巴士海峽,並參與8日至10日的環台軍演。台灣的國防部長邱國正4月6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說,美國尼米茲號也在台灣東部約400海里處,雖不能說美航母是為山東艦而來,但尼米茲號所在位置都有關聯。

中國對台軍演後,《環球時報》旗下公眾號「樞密院十號」上周二(11日)發表《山東艦來了,美國航母又跑了》一文,文中引用澳大利亞網站「新聞」(news.com.au)相關報道中刊登的一張示意圖,宣稱原本山東艦抵達台灣東部海域之際,尼米茲號航母遠遠地保持跟蹤監視狀態,但解放軍東部戰區的演習8日一開始,美國航母就果斷地一路北上了。

台灣的中天新聞節目「盧秀芳中天辣晚報」上周二也以《山東艦來了!美航母卻溜了?》為題發起討論。來賓介文汲認為,尼米茲號這時離開,是為了不要給中國錯誤的訊息,也不想被誤判、誤擊、誤傷,此舉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主持人盧秀芳問,演習都不願意留下來,台灣人民會怎麼想?介文汲說,一艘航母上大概5千名官兵,「這5千個官兵的性命絕對高於台灣人怎麼想」。中時新聞網上周二晚間以《美航母遇中共軍演就落跑?前大使:5千美軍比台人重要》為題報道;上周三(12日)再發一篇《美尼米茲號遇中共軍演就掉頭?網爆殘酷真相》。

台灣新聞節目談論「山東艦來了!美航母就溜了?」。(YouTube截圖)
台灣新聞節目談論「山東艦來了!美航母就溜了?」。(YouTube截圖)

在中國大陸,網易、Bilbili等平台也出現相關文章:《美航母為何遇到山東艦就逃跑?台前官員:五千美軍比台灣人更重要》《里根號與尼米茲號為何習慣性的逃跑?》

「樞密院十號」提及的澳大利亞新聞網站報道使用的示意圖乃是由越南記者段當(Duan Dang,音譯)上周一(10日)在推特發布,顯示山東艦和尼米茲號的可能位置;報道指出,據開源情報分析師的資料,尼米茲號航母艦隊正在台灣以東約700海里處。

澳大利亞新聞網站刊登越南記者段當發布在推特上,一張山東艦和尼米茲號的可能位置示意圖。(推特截圖)
澳大利亞新聞網站刊登越南記者段當發布在推特上,一張山東艦和尼米茲號的可能位置示意圖。(推特截圖)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 News)上周一報道指出,在台灣的總統蔡英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晤後,緊張局勢升溫,美國和中國的航母打擊群都在台灣附近行動;根據「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的艦隊位置追蹤,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上周一在近台灣的菲律賓海行動。

據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的報導及艦隊位置追蹤圖,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10日在台灣以東的菲律賓海。(USNI截圖)
據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的報導及艦隊位置追蹤圖,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10日在台灣以東的菲律賓海。(USNI截圖)

但中國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SCSPI)上周四(13日)在推特發布的追蹤位置示意圖上(以C-2A「灰狗」艦載運輸機的飛行活動為基礎),尼米茲號在軍演期間的動態,和「樞密院十號」所引用的示意圖路徑不同,並不符合其文章所說的8日起「一路北上」。

中國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13日在推特發布尼米茲號追蹤位置示意圖。(SCS Probing Initiative Twitter)
中國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13日在推特發布尼米茲號追蹤位置示意圖。(SCS Probing Initiative Twitter)

尼米茲號發言人德米特(Adam Demeter)上周五(14日)回覆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尼米茲號在菲律賓海執行美國第七艦隊的例行任務,尼米茲號經常與盟國和合作夥伴互動及行動,以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結論: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未能獨立查核尼米茲號執行任務的確切位置,但若以美國海軍媒體的位置追蹤為準,在中國對台軍演期間,尼米茲號在台灣附近的菲律賓海域行動。媒體、評論家和網民依據一張位置示意圖就說成美國航母遇到軍演就「逃跑」,屬於主觀揣測,並無證據支持。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Asia Fact Check Lab)是針對當今複雜媒體環境以及新興傳播生態而成立的新單位。我們本於新聞專業,提供正確的查核報告及深度報道,期待讀者對公共議題獲得多元而全面的認識。讀者若對任何媒體及社交軟件傳播的信息有疑問,歡迎以電郵afcl@rfa.org寄給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由我們為您查證核實。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