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查核|美国网军被授权「合法攻击」其他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吗?
2023.08.01

标签:断章取义
一分钟完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近日称:「美国网军司令部去年公然将他国的关键基础设施列为美国网络攻击的合法目标,这种做法令人担忧。」
但美国网络司令部(US Cyber Command)的文件显示,这个说法对应的详细内容,是在「冲突期间」,敌对方的网络能力和基础设施可以成为合法攻击的目标,以防止敌对方发起破坏性的网络攻击。毛宁的说法脱离上下文,曲解了美国政策。
深度解析:
7月19日,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彭博社记者询问:一名美国能源公司高管向美国会议员表示,中国对美国电网构成愈来愈严重的威胁,中国网络攻击活动相当令人担忧。外交部对此有何回应?
毛宁回应称,中国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而「美国长期对世界各国进行无差别、大规模网络攻击。美国网军司令部去年公然将他国关键基础设施列为美国网络攻击的合法目标,这种作法令人担忧。」
这并非毛宁第一次提出这种说法。她在5月26日的记者会上也说,美网军司令部于去年宣布,他国的关键基础设施是美国网络攻击的合法目标,毛宁称,这种 「不负责任的政策」 将全球关键基础设施 「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
美国政策是甚么?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以「US Cyber Command(美国网络司令部)」、「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legitimate target(合法目标)」等关键字在Google搜寻后,并没有看到外国主流媒体大幅报导美国网络司令部这项重大宣布。而最符合搜寻条件的结果为美国网络司令部在2022年10月25日发布的题为 《网络101——提前防御和持续交战》(CYBER 101 - Defend Forward and Persistent Engagement)的文件。
上述文件记录:持续交战(persistent engagement )让美国国防部与美国网络司令部在网络空间中的态势从被动转为主动,正如美国海军通过海上航行维护和平,美国空军通过在空中侦巡确保领空安全一样,美国网络司令部积极寻找在网络空间中的威胁并消除它们,以保卫美国及其盟友。
「正如海军从港口出发,或飞机从跑道起飞,它们在冲突时期是合法的目标——持续交战涉及锁定对手的网络能力及其基础设施。这种方式首先可以防止敌对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发起破坏性的网络攻击。」
相关措施并非美国独有
今年5月,联合国安理会举行「阿里亚模式」会议,讨论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网络攻击的国家责任与回应。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在会上指出,世界各地越来越多重要基础设施和资源受到恶意网络行为人的威胁,需要推动建立网络空间规则和准则的共识,尤其是网络空间负责任国家的行为框架,即「国际法适用于国家对国家行为,坚持和平时期负责任国家行为的自愿规范。」
托马斯-格林菲尔德所引述内容源自联合国大会(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已反覆肯定的,并在2010年、2013年和2015年连续三年的联合国政府专家组(UN Groups of Governmental Experts)报告中予以明确表述的网络空间负责任国家行为框架,该基于自愿性的框架包含11项和平时期规范,以及各国对于保护本国关键基础设施可采取的措施等。2019年,美国等27国发表「关于在网络空间促进负责任的国家行为的联合声明」,再度确认「坚持和平时期负责任国家行为的自愿规范」。而中国并未签署这分声明。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询问美国国防部、网络司令部,如何回应中国外交部的说法,至截稿前尚未获回覆。
结论:
无论是美国网络司令部去年10月的文件,或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今年5月的表态,都明确表达美国对于基础设施面临网络攻击的立场,也就是在和平时期坚持负责任国家行为的自愿规范,但在冲突时期则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以防止对手发起破坏性的网攻。
毛宁所称「美国公然将他国关键基础设施列为网络攻击的合法目标」,忽略了「在冲突时期」的重要前提,是断章取义的说法。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是针对当今复杂媒体环境以及新兴传播生态而成立的新单位。我们本于新闻专业,提供正确的查核报告及深度报道,期待读者对公共议题获得多元而全面的认识。读者若对任何媒体及社交软件传播的信息有疑问,欢迎以电邮afcl@rfa.org寄给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由我们为您查证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