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查核 | 輝瑞新冠藥不能入中國醫保是因為太貴嗎?

查核結果:誤導

一分鐘完讀:

1月8日,一藥難求的輝瑞新冠藥Paxlovid進入中國醫保的談判失敗。中國醫保局將談判失敗的責任歸於藥企「報價高」,有很多聲音指責輝瑞公司「姿態高」、「賺黑心錢」、「趁火打劫」。同時也有評論認為中國醫保基金無法承受在單一藥物上花費數百億,或者指責世界衛生組織無視中國存在大量低收入群體,沒有把中國納入保障機制,致使中國的老百姓無力承擔高價藥,也無法通過正規渠道獲取低價藥。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發現,輝瑞新冠藥不能入醫保與其報價沒有關係,中國政府此前也高調宣稱有充足的資金投入應對新冠疫情。此外,中國一直扮演「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並未主動爭取世衛組織廉價機制的救助資格,甚至一直是作為主要的捐助者在幫助其他國家。因此並不存在「藥太貴用不起」的情況。醫保局將談判失敗歸咎於藥企報價太高是在誤導輿論。

完整版:

2023年1月8日晚, 中國國家醫療保障局在其官網發布消息稱,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因生產企業輝瑞投資有限公司報價高,未能成功」納入醫保。目前的醫保臨時報銷制度,3月31日後不再延續。

此消息引發輿論嘩然,隨著新一輪新冠疫情的爆發和大量老年人集中病逝,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在中國「一藥難求」,正規渠道難以獲得的情況下,不少「黃牛」將其炒至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天價。許多人曾經寄望於醫保採購,將此藥進一步推廣,以救治更多的中低收入患者。

Paxlovid又稱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強烈建議」使用的小分子抗病毒口服藥,也是寫入中國國家衛建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九版和第十版的特異性抗新冠病毒藥物,用於感染新冠病毒後可能發展為重症人群的早期和中期治療。

2022年2月11日, 該藥獲得國家藥監局應急審評審批,第一批2.12萬盒藥物於次月進入中國,採購價為2300元人民幣一個療程。根據《第一財經》等媒體跟進的報道,該藥的效果得到了多位中國一線醫療專家的認可,且2300元人民幣一個療程的採購價比美國本土的Paxlovid要便宜。

Paxilovid 在中國賣貴了嗎?

Paxilovid與中國醫保談判失敗後,醫保局宣布,責任在輝瑞的「報價高」,同時,中國互聯網上也有很多聲音指責輝瑞公司「姿態高」、「賺黑心錢」、「趁火打劫」,另有一些分析文章表示中國醫保基金資金緊張,無法承受在單一藥物上花費數百億。

此前,美國政府與輝瑞公司達成協議,以約53億美元的總收購價購買1000萬個療程的Paxlovid,平均每一療程約530美元,約3700元人民幣,比後來中國定價每療程高出1000多人民幣。

2022年初,該藥在德國被批准上市之際,德國衛生部就向輝瑞訂購了100萬盒,採購價為500歐元一個療程(約3640元人民幣),由國家財政支付藥品費用,流通環節的成本統一定價為60歐元。 台灣、香港官方採購價每盒700美元左右,也是政府採購。

在應對新冠疫情公共衛生危機的情形下,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選擇用國家財政支付,而不是納入醫保的方式為民眾提供Paxlovid等抗病毒藥物,以盡可能減少重症和死亡的發生。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採訪了數位在美國感染新冠的華人,他們以個人名義開到Paxlovid並通過郵寄或隨身攜帶的方式將該藥送回中國,他們均表示該藥為醫生開具處方後免費獲得。不需要有醫保,甚至不必是美國居民身份均可獲得。

中國醫保局與輝瑞談判的細節並未公布,然而, 有中國媒體引述內部人士報道,輝瑞對Paxlovid在本次醫保談判中的報價低至僅700元人民幣,但仍未獲通過。該消息並未經中國官方或輝瑞方面證實。

1月9日, 輝瑞公司首席執行官艾伯樂(Albert Bourla)在摩根大通醫療保健會議上談到了一些與中國政府談判的細節。他表示,輝瑞對Paxlovid分地區定價的策略與之前的疫苗定價相似,對高收入國家執行一個價格,對中等收入國家的定價會比高收入國家低60%-70%,而對低收入國家,他們提供一個參考成本價的最低價。

「他們(中國)想要的價格比中等收入國家的最低價還要低,我們沒有同意。」艾伯樂在會議上說,「他們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我不認為他們拿到的價格應該比薩爾瓦多這樣的貧窮國家更低。」

人民網等中國官方媒體曾報道,在此次國家醫保談判開啓之前,Paxlovid就已降價。醫保支付價格從 2300元一個療程下調至1890元一個療程,醫保報銷最高額度的情形下,患者最低自付只需189元一個療程。

艾伯樂表示,目前輝瑞在中國的醫保銷售政策將持續到四月,之後將通過商業市場銷售。

引入Paxlovid會掏空中國醫保嗎?

大量大陸的自媒體和網絡評論也從醫保基金缺口角度討論這款藥可能給醫保基金帶來的負擔,並指責世衛組織無視中國還是個發展中國家,無力支付高價藥的事實,不把中國納入仿製藥 MPP(Medicines Patent Pool)受益國家清單。

騰訊「棱鏡」報道: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基本度過了感染高峰,粗略估計全國感染率接近50%。如果按照輝瑞新冠藥「65歲以上、患有基礎疾病」的適用人群,全國至少有1億老人需要備上Paxlovid。這還只是應對一次感染潮。要是真的以600元一盒的價格進醫保,Paxlovid可能創下中國單一藥品年銷售額記錄,屆時醫保負擔會非常沉重。相比較之下,中國政府背書的連花清瘟2021年銷售額超40億、2022年上半年超25億,幾乎就是藥品銷售「天花板」。該報道稱「而國家醫保局必然不允許一款藥物佔據幾百億醫保基金。」

亞洲事實查核中心梳理了醫保局的基金分配和中國政府針對新冠疫情的財政支出,發現中國政府曾宣布,財政資金不僅有能力應對自身的疫情,還有充足的能力幫助其他國家。

據國內媒體報道,2021年9月, 習近平在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時表示,在向「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捐贈1億美元基礎上,年內中國將再向發展中國家無償捐贈1億劑疫苗。

習近平指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公共衛生體系薄弱,幫助他們築牢防線是國際抗疫鬥爭重中之重。我們應該向非洲國家提供更多物資、技術、人力支持。」

除此之外,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已先後向世衛組織的「團結基金」提供了5000萬美元的捐款。2022年,中國還向南南合作信託基金捐贈了5000萬美元的扶貧款。而根據中國報到世界銀行的人均國民收入數據,中國已經成為名列前茅的中高收入國家。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官網解釋稱,世界銀行的數據是判定一個國家收入情況的標準。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不會自動被列入MPP機制救助的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國家行列,甚至可以說一直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著「施救者」角色。

此外,根據官方數據,中國的醫保資金並沒有虧空,甚至有大量盈餘。 國家醫保局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至11月,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總收入26576.42億元,同比增長7.7%。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總支出21301.74億元,同比增長2.3%。2022年中國的醫保基金有五千多萬億的盈餘。

中共中央機關報 《人民日報》於2022年4月3日報道,中國在新冠病毒疫苗上的支出費用已達1200多億元,疫苗採購和接種費用主要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負擔,且「在醫保基金可承受範圍內」。在本輪疫情爆發後,歐盟和美國都曾多次提出向中國提供疫苗和醫療方面的援助,但都被中國拒絕。外交部發言人公開表示中國自身儲備充足,不需要援助。

Paxlovid不能進中國醫保可能的真實原因是甚麼?

如果不是購買力問題,Paxlovid不能進入中國醫保又是甚麼原因?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這是要為本土藥企開闢空間。

2023年1月6日,國家醫保局發布的《 新冠治療藥品價格形成指引 (試行)》中寫道:在堅持市場決定價格、尊重企業自主定價的基礎上,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引入醫療機構和行業協會參與社會共治,引導企業公開透明合理制定新冠治療藥品價格。該文件發布後,胡善聯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稱:「《通知》釋放了信號,意味著此後上市的新冠口服藥定價將不會太高,可及性變強,普通人將可以低價買到這類藥物,由此一來,在與進口的競爭中,國產的新冠藥物將憑藉成本優勢和療效情況佔據市場份額。」

在Paxlovid談判失敗的同時, 這一輪順利被納入醫保的新冠治療藥物是中國產的阿茲夫定片和清肺排毒顆粒。阿茲夫定與Paxlovid技術路線不同,是一種廣譜RNA病毒抑制劑,用於治療新冠的適應症在2022年7月才獲批,本次醫保談判也只涉及治療艾滋病的適應症。而清肺排毒顆粒是一款中藥,缺乏針對新冠的三期臨床實驗數據,且藥物相互作用及用藥禁忌不明。

「花納稅人的錢從來不是問題,花得值不值也不是一個問題,而讓誰賺到錢才是真正的問題。」另一位不具名的經濟學家告訴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這才是輝瑞談判失敗的根本原因。官方把原因歸於報價高,用道德綁架藥企的做法不過是在轉移矛盾,誤導民眾。」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是針對當今複雜媒體環境以及新興傳播生態而成立的新單位,我們本於新聞專業,提供正確的查核報告及深度報道,期待讀者對公共議題獲得多元而全面的認識。讀者若對任何媒體及社交軟件傳播的信息有疑問,歡迎以電郵 afcl@rfa.org寄給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由我們為您查證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