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查核|台灣百分之十的人口是日裔?

作者:董喆
2024.08.15
事實查核|台灣百分之十的人口是日裔?
自由亞洲電台製圖

查核結果:缺乏證據

一分鐘完讀:

近日,中國「全球化智庫」副主任高志凱在半島電視台的節目中聲稱,二次大戰結束後,許多日本人留在台灣沒有回國,如今台灣10%的人口都是這些日本人的後裔。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採訪了高志凱,他並沒有給出該數據來源的證據。另據政府人口普查數據、歷史人口增長率及族裔統計史料,可以判斷高志凱的說法缺乏證據。

深度分析:

上周六(10日),半島電視台在YouTube英文頻道發布了高志凱的訪談視頻,英國籍記者哈桑(Mehdi Raza Hasan)與高志凱進行了50分鐘的對話,談話內容除了台海關係,也涉及北京政府與西藏、維吾爾民族的關係,以及中國政情等敏感議題。

訪談節目的8分鐘位置,高志凱提出了「10%的台灣人是日本人後裔」說法,當時兩人對話內容如下:

P1-Chinese.jpg
高志凱和哈桑對話的內容。(AFCL製圖)

高志凱的立論基礎為何?

高志凱曾經是外交官,曾任鄧小平的英文翻譯,他近年頻頻在國外媒體上接受訪問,為中國的對外政策辯護。但在半島電視台的訪問裡,他並沒有說明「日裔台灣人」的計算依據是甚麼。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Asia Fact Check Lab,AFCL)在周三(14日)致電高志凱,詢問他數據的來源。高志凱稱其在疫情前三次到台灣來訪問,說:「我跟台灣的政府部門和民進黨官員、國民黨官員和其他的政黨官員,和工商界的很多人是都有聯繫,做了詳細的調查,這個消息是他們非常認真負責的告訴我的。」

訪談中,高志凱認定有相當多日本人在戰後隱姓埋名待在台灣,AFCL進一步詢問是否能提供具體數據出處,高志凱回答:「中華民國1945年接管台灣以後,確實有非常詳細的戶籍系統的,所以應該去找台灣民政部戶政事務所去詳細的瞭解這些日裔台灣人在台灣的具體的情況。」

戰後多少日本人被遣回?多少人留下?

查核高志凱的說法是否為真,關鍵問題有二:

一、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有多少日本人被遣送回國?

二、有多少日本人留在台灣。

關於第一個問題, 1947年由「台灣省日僑管理委員會」編印的《台灣省日僑遣送紀實》是權威的政府檔案,當中記載了兩筆日本投降後在台的日僑人數,一是日本台灣總督府1945年的調查,在台灣日僑人數為32萬3269人;二是1946年國民政府行政長官公署的戶口調查,在台灣日僑人數為32萬8332人。

日僑管理委員會自1946年3月1日起至1947年5月3日共分三期運送共送出32萬3246人。《台灣省日僑遣送紀實》第157頁寫道,第三期原本預計全數遣送,不留下任何人,但經各方商討留用高級技術人員,最終留下日籍人員205人,連同家屬447人,合計652人;琉籍人員55人,家屬48人,合計103人,將兩者合併計算共留下了755名日本人。

P2.png
《台灣省日僑遣送紀實》記錄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日僑遣送和留台的數據統計。(台灣華文電子書庫截圖)

國史館學者歐素瑛2010年發表的論文《戰後初期在台日人之遣返與留用:兼論台灣高等教育的復員》,也提到了相同的歷史背景。

戶口普查統計出多少日本人?

對於第二個問題:日後有多少日本人留在台灣?高志凱認為台灣有非常翔實的戶口統計資料,因此可以向相關部門查詢日裔台灣人的具體的情況。

對於這個說法,台灣內政部人員接受AFCL採訪時表示,台灣目前只有移民署統計現在居留在台灣的日本外僑數量。但1945年戰後,有多少人具有日本血統但續留台灣,他們的後人有多少,內政部戶政資料中並沒有這項統計。

AFCL查閱了台灣歷次戶口普查資料,發現在1956年,也就是戰後第一次台閩地區戶口普查,當中僅顯示 「本省籍族係為外國者」 有1233人 (見所連結檔案第13、14頁),但並未註明具體是哪些國家。

所謂「本省籍族係為外國者」,也就是「有外國人血緣的台灣人」,雖然普查報告中沒有列明國籍,但台灣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葉高華曾撰文推估這1233人有極大部分都可能是戰後歸化為台灣人的日本人。

因此,無論是以《台灣省日僑遣送紀實》中記載數量推算,或是以1956年台灣戰後第一次人口普查資料推測,二次大戰後留在台灣的日本人,應該在1000人上下。

1000人有可能能在77年內繁衍出200萬人嗎?

如果合理推估戰後留在台灣,以及歸化台籍的日本人,約在1000人上下,那麼要在77年後的今天,如高志凱稱佔台灣十分之一,也就是230萬的「日裔台灣人」,那麼根據成長率公式:

最終人口數=初始人口數X(1+年成長率)^年數

日裔人口的平均增長率大約高達10.5%。但根據台灣內政部人口成長率統計,台灣人口成長率平均在2%到3%之間,最高峰的1969年,也僅為4.998%,由此估算出目前的日裔台灣人大約為數千人至上萬人,最多可能到4萬人左右,與兩百萬的數字相去甚遠。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Asia Fact Check Lab)針對當今複雜媒體環境以及新興傳播生態而成立。我們本於新聞專業主義,提供專業查核報告及與信息環境相關的傳播觀察、深度報道,幫助讀者對公共議題獲得多元而全面的認識。讀者若對任何媒體及社交軟件傳播的信息有疑問,歡迎以電郵afcl@rfa.org寄給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由我們為您查證核實。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在X、臉書、IG開張了,歡迎讀者追蹤、分享、轉發。X這邊請進:中文@asiafactcheckcn;英文:@AFCL_engFB在這裡IG也別忘了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