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澳大利亞的關係近年愈趨緊張,澳大利亞政府周五(29日)宣布,成立「澳中關係國家基金會」;並任命資深中國專家出任新駐華大使,強化雙邊關係。有學者認為,澳大利亞禁止華為在當地發展5G網絡,令到中澳關係變差。政府突然伸出橄欖枝,是為了保持與中國的良好貿易關係。(黃樂濤 報道)
澳大利亞政府周五(29日)宣布,未來5年斥資4400萬澳元成立「澳中關係國家基金會」,這個新基金會將取代已成立40年、以教育、文化和藝術為重點的「澳中理事會」。新基金會的權限擴展到推動兩國在農業、基礎建設、健康、人口老化、環境及能源議題的合作。
澳大利亞同日亦宣布任命資深的中國專家弗萊徹(Graham Fletcher)為新的駐華大使。弗萊徹現任職澳大利亞外交暨貿易部的北亞部門,他曾3度派駐北京,說得一口流利普通話,接替自2016年擔任駐華大使至今的亞當斯(Jan Adams)。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佩恩(Marise Payne)對媒體表示,澳、中兩國在很多方面有共同目標,新的基金會將有助兩國發展建設性的對話與交流,加強對兩國有利的合作。
澳大利亞華裔學者馮崇義周五(29日)對本台表示,澳大利亞成立基金會,無論在經濟及文化方面都能夠促進與中國的交流,這其實對中國都有好處的,雙方在經濟上可互惠互利。但他認為,更換大使只是正常的人事變動,不宜過份解讀。
馮崇義說︰基金會也好或者大使也好,它不是代表某種觀點或者某種政策的關鍵人物。中國在這個背景底下跟澳大利亞也熱不起來,只能是表面功夫,但生意還會照做,包括這個煤。澳大利亞的煤礦老板當然想賣煤,但是中國那邊如果買不上煤很多工廠會關門, 互相之間是有依賴性的。
澳大利亞有媒體分析指,任命新任駐華大使並成立基金會,代表當局要修補、重新設定與中國的關係,改善近年因多項爭議引起的緊繃。這些爭議包括中國在南海加強軍事建設、澳大利亞立法防止中國干預內政、中國在南太平洋投入大量金援以擴張影響力等。
澳大利亞近年與中國在多方面都產生不少摩擦,去年8月澳大利亞以國安疑慮禁止中國電訊設備生產商華為和中興供應5G行動網路設備,令兩國關係緊張。其國內煤炭業者疑因此遭中國封殺,澳大利亞煤炭在中國海關的通關時間倍增,迫使買家另尋其他來源。
中國政治及外交學者李京表示,澳大利亞封殺華為及中興等,引起中方不滿,但其經濟能力不及美國,若果與中國鬧翻,中國對其經濟封鎖,就會對其國內經濟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她必須作出一些行動,例如派出熟悉中國情況的駐華大使及成立基金會,與中國加強交流拉近距離,希望可以修補與中國的關係。
李京說︰澳大利亞現在的經濟重心,基本上就是在亞太,和中國的經濟關係非常密切,如果進口中國的物資受到影響,對澳大利亞肯定是經濟上會有損失,她的媒炭就是向中國出口比較大的這個商品,肯定會對她的經濟有所影響,肯定想由此來改善中澳關係。
不過,李京表示,中國與美國現時關係亦非常緊張,而澳大利亞始終是靠攏美國,擔心當中美遇上政治、外交及網絡安全等問題的時候,亦會連累到中澳關係再度變差,那時候雙方再修補關係就會更加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