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市官員集體疑為新版「水變油」騙局站台,但官媒報道後立即引發網民嘲諷,隨著記者持續深挖後,發現有關公司早已麻煩纏身,而南陽市政府出資40億元合作項目,可能存在更多的隱情。(黃小山 / 李弘音 報道)
《南陽日報》一則原本為當地官方唱好的報道引發的麻煩,周五(24日)持續發酵,並波及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市長霍好勝等官員,以及青年汽車集團老闆龐青年。
多間媒體訪問汽車專家,他們明確指出,水本身並不能提供能源,而「路演」只需加水就能行駛的汽車和所謂的水氫發動機,本身就不符合能量定律,且沒公開原理,令人懷疑。
網民的嘲諷更為直接,指作為學物理出身的市委書記居然現場讚賞,顯示他所得文憑恐怕存有「水分」。
在刷屏的輿論壓力下,南陽工信局回應指,事件是媒體表述不當導致誤會,而水氫發動機還沒有驗收。來自當地媒體圈的消息表示,撰寫有關報道的官媒記者變成代罪羔羊,目前已被停職。
南陽籍媒體人士陳先生表示,官方急著「上馬」,甚至讓騙子有機可乘,本身是政府的問題。市委書記是學物理,應該具有基本的科學常識,所以也不得不令人懷疑40億元官方資金背後﹐有存在腐敗之嫌。現在醜聞鬧大,令到記者背黑鍋更是說不過去。
陳先生說:各地政府、地方官都急著出政績,誰知道他(官員)是真看不破這種騙子的騙局,還是跟騙子合著騙呢?也說不定有甚麼利益關係呢。查了一下,他上學的時候是學物理專業的。北大校長都讀錯別字呢,啥辦法?剛才看到推責到記者頭上,說當地媒體報道有誤,這個東西還沒有正式驗收。這不是扯淡嘛,這種項目本身就是胡扯的呀。這種科普的常識你都沒有啊?你說不過去呀。
來自新能源公司的業界人士任女士稱,業內人一看這個所謂的水氫發動機就知道是騙局,如果真的加水就能跑,就意味著這個技術已經徹底掌握全球能源的命脈。她認為,因為現在國家強推新能源,特別是氫能源,因此,很多公司就打著氫能源的名義騙取巨額的官方補貼。而很多官員可能是「騙補」的參與人。
任女士說:因為這是一個風頭,整個政府對這種新能源啊、氫能這一塊確實是都是國家在主推,有很多政策傾斜,現在有很多公司就會騙這種政府補貼。
據當地媒體人士指出,南陽官方和龐青年的所謂水氫發動機以及氫能源汽車項目,背後是高昂的政府補貼。他稱,每台車補貼比例可能達到價錢的67%,最高補100萬,而中央財政提供50%、河南方面提供50%。但至今當地官方拒絕對有關說法給予評論。
據鳳凰網的追蹤報道顯示,多年來龐青年及其青年汽車集團麻煩纏身,據指他在寧夏、內蒙、東北、包括浙江杭州等地的所謂投資合作都爛尾。其中疑更捲入刑事案。
本台記者致電青年汽車集團總部總裁辦,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但該集團另一辦公室的人士在回應記者訪問時,承認目前企業非常困難,她已經兩個月沒有獲發工資,但她指不清楚南陽事件的詳情。
青年集團職員:這我不知道呀,你這邊得問我們那個行政辦才清楚呀。長時間的欠薪?兩個月吧。本來說今天發的吧,但是財務那邊還是沒發。我工資又不高的,三千來塊錢啊。不光是我們一家單位,現在有好多企業都是拖欠兩、三個月工資的。
但河南南陽方面則一直拒絕回應採訪請求。
為了和國外新能源車搶佔市場,中國官方一直對國產新能源車給予高額的補貼,試圖刺激行業突破技術,以電動汽車為例,大都數廠家和買車方都以虛高的價格騙取補貼,很多車購買後直接停在停車場,幾年間都沒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