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五(17日)公布,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有紀錄以來首次錄得負增長,按年下降6.8%遜預期。國家統計局發言人表示,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社會的發展將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有學者認為,全年的經濟未能在短時間內恢復,仍會處於負增長的情況。(黃樂濤 報道)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五(17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按年跌6.8%,市場原先預期只是跌6%,是1992年有紀錄以來首次錄得負增長,按季比較,國內生產總值則跌9.8%。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要以平常心看待,認為新冠肺炎影響全世界的經濟,中國難獨善其身,但如果全球疫情受控,中國的經濟就會有改善。
毛盛勇說︰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下一步我們還會跟據形勢的變化,伺機推出一些更大力度的對沖政策。如果全球疫情控制得比較好,那麼下半年我覺得應該會比上半年明顯更好。
對於中國經濟出現衰退,香港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周五(17日)對本台表示,新冠肺炎對大陸經濟造成嚴重打擊,估計第二季經濟仍然會出現負增長的情況,認為今年的經濟仍然難以回復正增長。
關焯照說︰第二季我預計都輕微負增長,下半年就應該回復正增長,因為疫情環球應該都開始穩定下來,但是整體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都不會太好,我傾向全年統計,我覺得都是負(增長)的機會比較大。
國家主席習近平,近年經常強調國家要全面建設成小康社會,希望民眾可以全面脫貧,而中國今年經濟錄得負增長,市場關注中國首季經濟顯著倒退,會否影響今年小康社會目標。
對此,關焯照認為,今年全國人民都會受到疫情的影響,收入減少,一定會影響小康社會發展及脫貧方面的計劃。
關焯照說︰當然會受影響,就業的人數,有些廠撤走,有些不能開工,有些因為資金不足要倒閉,當然對就業影響非常嚴重,工資自然會低,那為何不影響呢?整體經濟一定很影響就業以及家庭收入,這樣可以說是因為疫情關係,要延遲一年(實現小康社會目標)都沒有所謂吧。
統計局記者會上,毛盛勇表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經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認為不要將今年經濟增長情況和常規年簡單比較,又指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變。
毛盛勇又指,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根據目前疫情下調多國經濟增長目標,但中國是少數有正增長的國家,該組織預計中國明年經濟增長9.2%,意味今明兩年的平均增長應有5%以上,假如全球經濟增長恢復到常態,有助釋放被壓抑的需求。
中國時事評論員金山亦表示,中國今年經濟要錄得增長,根本就沒有可能。
金山說︰就是說今年能保證多少衰退的問題,現在是保證不衰退,我覺得目標完成就不錯,這個而且不是中國的問題,而是全世界的問題,全球面臨一個大衰退的問題。
國統局指, 3月份工業增加值按年下降1.1%,市場預期為下降6.2%,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跌15.8%,較1至2月收窄逾4個百分點。今年首三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則跌16.1%,預期為下降15%。而首3個月房地產投資按年下降7.7%,首兩個月累計按年下降16.3%,而3月末調查失業率為5.9%;2月則為6.2%。
國統局表示,下一步將加大力度落實復工復產復市復業政策,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