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周四(5日)將訪問中國,正值香港示威蔓延及港警暴力不斷升級之際,輿論關注默克爾會否向中國提出香港問題;德媒發文《默克爾在德國要維持顏面》,指德國必須在利益考量外捍衛西方價值。在德港人將發公開信,呼籲默克爾向中國施壓,並希望默克爾臨行前傾聽香港人的訴求。(吳亦桐 / 黃樂濤 報道)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將於本月5日至7日訪問中國。隨同她訪華的是大型商業代表團,默克爾還將參加「德中經濟諮詢委員會」會議;除北京行程外,他們還計劃訪問武漢多間企業。
持續數月的香港抗議依然在蔓延,隨著上周五(8月30日)拘捕黃之鋒等年輕活動人士和立法會議員、到周六(8月31日)防暴警察在港鐵站無差別襲擊事件,香港情勢升級。加上中美貿易問題,令默克爾訪華備受關注。
德國《每日鏡報》周日(1日)發表《默克爾在德國要維持顏面》的評論文章,指香港抗議和中美貿易戰使得今次訪華行程變得敏感及棘手。而香港的動盪關乎到西方非常重要的價值理念,亦涉及到如何保持顏面的問題。
默克爾將與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共進早餐,其後應該還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媒體發問默克爾是否應該放棄對談,或是利用機會來進行批判性的對話?她有沒有可能做些甚麼?
文章認為,中國自視為世界強國,這樣的中國是不會接受訓誨的,也很難被影響、被打動。但默克爾可以在武漢華中大學的演講,將議題定為探討當前發生的時事。這是默克爾不打算取消中國之行,可以讓德國及中共雙方都能保有顏面的方案。
但這折衷方案並不是德國綠黨創始人之一、歐盟議會前議員奎斯托爾普(Eva Quistorp)所願意看到的。這位從2014年開始就不斷支持香港民主運動的德國政治家對本台表示,默克爾今次與德國商人訪華之旅非常關鍵。
她認為,當前港警和中國派出的新聞特工,以各種手段對付逾200萬來自各階層和年齡的香港抗議市民時,默克爾如果不能取消今次行程,至少應該在柏林公開與聲援香港的人士會面,了解他們的訴求。
在德國的香港留學生代表匿名接受本台訪問,他表示香港留學生及其他港人已經聯合草擬一封致默克爾的公開信,如果她不能取消訪問,希望她能夠在臨行前或回到德國後,與香港代表會面,希望她能明確向中國政府表明對香港問題的立場,預計這封公開信稍後時間於媒體公開發表。
在德香港學生說︰最重要的訴求,我們希望默克爾在訪華的時候跟中國討論一下我們的情況,讓他們知道,Extradition deal(《逃犯條例》)一定要收回;現在警察用太多的暴力行為,這是不可接受的,違反了人權規則。我們希望她在跟中國人見面之前或之後,會跟我們香港的代表見面,多一點了解我們情況,因為我們面臨人道問題,受到太多不合理的暴力對待。
德國時政評論人范先生對本台表示,與「六四」、宗教逼害、拆教堂、709大抓捕、新疆「集中營」等一樣,香港危機的制度性根源在於中國當局。而正是國際社會長期的綏靖政策縱容這個國際社會麻煩製造者。德國政府和工業界曾有當年納粹歷史的教訓,但他們當前還要對香港危機視而不見嗎?如果因為經濟利益而與中國繼續保持密切關係,這違背二戰後德國憲法的基本精神。
范先生說︰面對罪惡的中共政權,德國政府和人民必須反思這種助紂為虐的行為,避免重犯歷史錯誤,和爭取民主權力的香港人民站在一起,德國政府應該明確發出這樣的警告,如果中共政權敢在香港使用89年武力鎮壓的手段, (德國應該)中斷歐盟與香港特別外交經濟關係,中斷德中一切政治經濟外交關係。
德國「受威脅民族保護協會」周一(2日)發表聲明,要求德國政府必須致力於中國政府避免香港暴力升級,而不是用愈來愈多集結軍隊作出威脅。據悉德國有超過600間企業駐紮香港,香港危機關乎德國本土利益。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