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合北京犧牲米埔濕地 港府被批「史上最差」環評報告

0:00 / 0:00

香港米埔是國際知名濕地,每年都有大批候鳥棲息。但在中港融合的政治綱領下,所有環保顧慮都要讓路。香港環境諮詢委員會周一(22日)在多個環保團體詳列理據反對及質疑下,一致有條件通過向環保署建議接納「新田科技城」環評報告,意味填平魚塘、斬樹等工程將對該區濕地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十個環保團體上周一致反對,並形容港府做一份「史上最差」的環評報告。

環諮會周一開會審議「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下稱新田科技城環評報告),一致通過在8項條件及7項建議下,建議環保署接納有關環評報告。環諮會提出的條件包括土木工程拓展處需在工程開展前最少9個月向環保署提供「生境建造管理計劃」,並就計劃諮詢環諮會意見;在填塘前實施放養雜魚以進行「過渡濕地」的措施等等。根據土拓處資料,若環保署接納建議及報告,「新田科技城」工程最快在今年開展,預計分別於2025及26年開始過渡濕地措施及填塘工程。

《大公》引述環諮會委員:希望加快發展

環諮會主席查逸超表示,委員了解到新田科技城發展會影響該區部分現有魚塘和濕地,但透過紓解措施能夠帶來多項環境效益,能在發展和保育之間取得平衡。《大公報》另指有委員希望政府加快步伐,維持香港長遠創科發展及在大灣區和國家層面的競爭力。綠色和平、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則對環諮會通過報告表示極度失望,促請環保署「臨崖立馬」否決報告,為新田濕地把關。其中綠色和平批評環諮會提出多項條件乃一貫做法,並非度身訂造的建議,質疑環諮會為發展「抬轎」、輕視保育與科學。

圖1-10 個環保團體舉行聯合記者會,促請委員嚴謹把關,並建議環保署否決環評。左起為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保育經理許仲康、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長春社公共事務主任周藹銓,香港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黃雪媚。.JPG
10 個環保團體舉行聯合記者會,促請委員嚴謹把關,並建議環保署否決環評。(長春社提供)

十環團批報告「史上最差」

十個環保團體上周三(17日)召開聯合記者會,批評環評報告「史上最差」,指控報告資料錯漏百出、有數十處涉嫌違反法定要求及繞過公眾諮詢合共「三宗罪」。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當時指:「如果通過這份錯漏百出、千瘡百孔,一點也不科學的,有眾多不達標之處的環評,其實很大機會會步高爾夫球場後塵,有可能招致司法覆核的風險。」

當局在環評期間突然擴大填平魚塘規模,環保團體指應重啟整個環評。(香港觀鳥會提供)
當局在環評期間突然擴大填平魚塘規模,環保團體指應重啟整個環評。(香港觀鳥會提供)

環團又指當局在環評期間突然擴大填平魚塘規模,涉嫌以「擠牙膏式」繞過程序,長春社公共市務主任當時任周藹銓質疑:「這樣大規模增加的話,應該重啟整個環評,因為我們(環團)當時是就較小的規模提供意見。政府主導的發展項目,也曾經在發展規模和範圍出現改動,但政府(當時)有就這些改動重做環評概要。」

78隻全球瀕危黑臉琵_新田魚塘_香港觀鳥會.jpg
新田漁塘每年都出現全球瀕危的黑臉琵鷺。(長春社提供)

本土研究社在Facebook發帖文形容:「新田濕地不僅一直是國際重要候鳥天堂,亦成為了香港城市獨特的一道鄉郊風景,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保存... 通過新田環評報告的環諮會,亦沒有像過往審議粉嶺高球場般仔細用心」,又特別指出環諮會主席查逸超同時是港深創新科技園公司董事之一。

李家超:環評一貫專業認真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出席行會前記者會上歡迎環諮會通過報告,強調環評報告一向專業及認真,會依照一貫做法繼續進行城規會審議等法定程序,又說:「縱然有面積,如果魚塘荒廢、甚至魚塘無魚,我覺得不是好而積極的環保政策。」。環保署發言人指署長會詳細研究報告,全面和審慎考慮相關研究概要、技術備忘錄的要求,以及公眾意見等,決定是否批准該報告及附設條件。

學者: 整個公共行政的制衡已經崩潰

學者鍾劍華認為,現時香港在沒有立法會真正民選的議員的情況下,整個公共行政的制衡已經崩潰,加上政府急於向北京交代,市民是否同意根本不再重要。他舉例指,環諮會這類諮詢組織的委員,過往即使由政府委任,亦會照顧市民觀感;假若委員涉及嚴重利益衝突,大部份亦需要向委員會主動申報及避席部份討論。但現時政府容許有明顯利益衝突的委員主持環諮會會議,最後作出今次決定亦不令人意外;而香港就濕地保育所簽下的國際公約,似乎亦不再在政府考慮之中。

記者:梁銘康 編輯: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