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治動盪袁國勇辭任港大校委

0:00 / 0:00

香港大學校委會被指拖延委任副校長而引發的爭議,負面效果進一步浮現。其中一名校務委員袁國勇教授,周五(31日)以香港政治動盪為理由,辭去校委的職務。他在記者會上表示,辭職並非因為學生衝擊校委會,而是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再帶領港大前進。港大學生會表示,袁國勇是實事求是的人,又指需要以短期的犧牲來換取制度上的改變。(趙梓浩報道)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周五辭去港大校委會成員一職。他在會晤傳媒時表示,幾個月前已經有辭職的想法,上月曾經向校委會主席梁智鴻提過,最後在周四晚上決定辭職。

他多次強調沒有受到任何壓力而作出辭職決定,認為自己沒有政治能力去帶領港大尋找出路。

袁國勇說:過去幾年,香港的政治是非常動盪。這個政治動盪一定會帶入香港大學本身的。而香港大學的Council(校委會)本身就是香港大學的最高權力機構,自然便會把政黨帶了進去。那既然我沒有這種訓練,認識和能力,那我覺得應該把這個位置(校務委員)留給有能力的人。

袁國勇指,衝突不是始於學生,而是始於遴選副校長的爭議。但他認為當中的矛盾是源自不同的政治勢力對抗。他又說,無法知道當日校委會會議後,究竟是誰在說粗口和擲東西,因此應該要對學生公道一點。

袁國勇說:我見到很多面孔就不像我的學生,因為我的學生的樣貌永遠都是很innocence(天真無邪),即是他們有他們自己的一個很直接和清潔的想法。但是我當晚真的看到有些人的年紀大很多,面目又猙獰,滿口粗口,真的有這些人在場。那些是甚麼人呢?我看不是學生來的。

港大校委會主席梁智鴻發聲明,對袁國勇職去委員一職表示尊重。聲明裏指出,對袁國勇的決定感到可惜,但感謝他同意留任至物色到新人選為止,以及一直對大學及校委會的貢獻。

對於袁國勇離任,港大校長馬斐森回應指曾經與他商討,亦曾挽留過他,認為校委會失去袁國勇是港大的損失。但他尊重袁國勇的決定,表示明白對方的感受和原因。

馬斐森又指,感受到來自政治人物、職員、學生和校友帶來的壓力,但認為這是他工作的一部份,他有信心可以明白不同人士的意見,並對大學作出最好的決定。

本身亦是校委會成員的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向本台記者表示,對袁國勇的辭任感到可惜,認為袁國勇是議事論事的人。

馮敬恩說:我自己本身不是太過認識袁國勇教授的,我也只是做了校務委員會的成員大概兩個多月,確實交流未必太多。在短短的幾次會議裡,我都可以看到袁國勇教授說話是有理有節的。亦是議事論事的,對於他的辭職我覺得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馮敬恩指,他認同袁國勇所說的有很多政治勢力正在影響事件,他舉例指有報章發文阻止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出任副校長,顯示出政權正在干預院校自主。

馮敬恩早前表明以後校委會會議都會有衝擊行動,被問到會否癱瘓校委會運作令陳文敏的任命只會一再拖延時,他表示需要短時間的陣痛來改變制度。

馮敬恩說:假若你是希望可以改變這個制度的話,我想有一段短時間的陣痛是有必要的。當然我至今都很希望可以阻止校務委員會去做一些傷害港大利益的決定,但是長遠的手法會是怎樣,抑或之後的做法等等,我想我留下一個空間和同學去商討看看如何進行。

港大校友關注組召集人葉建源認為,袁國勇的決定已考慮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相信學生衝擊會議並非他請辭的唯一和主要因素。

葉建源說:很明顯,他(袁國勇)的能力是並沒有萎縮的。但是,外在環境是不斷惡化,在過去的三年,過去的幾個月和過去的一個月裡,是不斷升級,這種情況是十分值得擔心。

葉建源希望各界不要把焦點放在學生當晚的衝擊行為,而忽略了港大目前面臨的危機。

另一校委會成員、港大研究生代表Aloysius因不滿校委會拖延副校長的任命,認為不符合預期標準和不公平,已經於本月初提出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