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否決為全港學校檢測食水,但會為2005年後落的官津學校安裝濾水器,而幼稚園是私營,政府只協助採購,但不承擔費用。有議員批評是 "治標不治本"。而政府公布新一輪公屋驗水結果,發現上水清河邨食水含鉛超標,最高達43微克,超出世衛標準三倍。另外,再有四名小童的血液含鉛量有輕微超標。(林友德 報道)
政府周四(27日)召開跨部門會議,商討食水含鉛超標問題。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會後表示,會為在2005年或之後落成,而又符合條件的公營機構安裝濾水器,包括中小學及幼稚園。
吳克儉亦指政府物流處會協助學校集體採購濾水器,希望在9月完成,而當局亦會設立熱線給學校查詢。
對於為何未有為學校抽驗食水,吳克儉表示因為化驗所要優先處理公屋驗水,但為學校安裝濾水器,已即時降低風險。
吳克儉說:一些屋邨作為例子,選了驗水,是因為長時間居住、飲用食水,這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另外是年紀少於6歲等。這幾個指標決定了哪部分先開展,註冊實驗室工作量有限制,所以優先處理,我提了這部分。
食水苦主大聯盟召集人尹兆堅接受本台訪問表示,不滿意當局今次的安排,認為政府始終用一種"駝鳥政策"處理事件。他指政府不檢驗食水學校,只為學校提供濾水器,是無法找出事件的真相。
尹兆堅又指政府無主動為幼稚園等高危人士聚集地方檢驗食水,批評政府在處理事件的方向完全錯誤。
尹兆堅說:政府很差,幼稚園又不處理,越高風險就越不處理,又不驗清楚水雜質的源頭,那為什麼提供濾水器呢?我覺得整件事都是錯的,無論技術、原則都錯,危機處理的方式都是錯誤。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接受本台訪問,對於教育局只為官立、直資學校安裝濾水器,而拒絕為全港學校驗水,批評這是 "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他又指現時即使為學校安裝濾水器,都不能夠確保食水安全。
葉建源說:我們見到濾水器都不能百分之百解決現時問題,因為最近有間學校驗出鉛超標,其實都有濾水器,究竟如何能做得好,我希望教育局能在整個治標和治本的方面雙管齊下。
葉建源指政府應在學校驗水問題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除了為全港學校驗水外,亦可以進行統籌和協調的工作,統一學校檢驗食水的方法,令學生、家長和教職員都能安心。
另外,政府公布新一輪公屋驗水結果,發現上水清河邨有十個食水樣本含鉛超標,含鉛量介乎每公升11至43微克。快速測試結果顯示,相關食位的水喉焊接物含鉛,而承建商是有利建築有限公司。政府表示今晚會向居民派發樽裝水,及設置水箱接駁街喉到各幢大廈。
醫管局公布新一批公共屋邨居民驗血結果,在八個屋邨350個樣本中,有四名小童的血液含鉛量超標,血液含鉛量介乎5.16至5.43微克,屬輕微超標。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