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指利益輸送報道是傳媒歪曲

香港特區第二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的民望近日如江河日下,受到的猛烈批評比首任特首董建華的還要差。曾蔭權周二首次公開回應指,傳媒對他的批評不公平,是無中生有、惡意中傷及歪曲事實,企圖削弱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有新聞學者認同部份傳媒對曾蔭權的指控欠缺充分理據。而政治學者就認為曾蔭權情緒激動地反擊指控,祇會加深傳媒的對抗、無助解決問題。(馮日遙報道)

0:00 / 0:00

近日多份報章連日報道特區政府推銷慳電膽,目的是為姻親的生意鋪路;此外,又利用官職,為本身是雷曼迷你債券苦主的弟婦,爭取銀行提早和解賠償,報道都衝著個人的誠信問題。曾蔭權周二早上在行政會議後會見傳媒,主動回應有關事件,曾蔭權指,有個別傳媒質疑他的誠信及操守,有關質疑是無中生有,惡意中傷,是將事件扭曲為利益輸送,他對此深表遺憾。

他說:“這些都是毫無事實根據的情況下,作出肆意攻擊,意圖削弱對政府的信任,我作為特區政府的首長,我對此深表遺憾,並有必要作出澄清,以正視聽。”

曾蔭權又指,在推出慳電膽現金券的計畫時,政府的政策是公開、透明和一貫的,有人將這些公開、透明的政策,扭曲為利益輸送,是對一直推動這些政策的同事及團體極不公平。

至於他弟婦在雷曼迷債事件中獲銀行獲得提早和解並賠償,曾蔭權強調,政府在當中沒有運用權力,他指有個別傳媒歪曲事實是捕風捉影。

他說:“我親戚到銀行要求賠償,事前他是全不知情,絕無運用權力影響,達成和解協議。對於個別報章歪曲事實,連續來作肆意攻擊,他相信市民及熱愛言論自由的人都不會支持這個行為。”

至於有民意調查顯示他的民望下跌,曾蔭權回應指他尊重這些調查。

香港樹仁學院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梁天偉認同曾蔭權的講法,他指部份傳媒近日對曾蔭權的指控欠缺充分理據,不符合新聞客觀公正的原則。

他說:“祇要你有睇過近日部份報章,你自然會發現存在抹黑的現象,我很不明白,政府有那麼多問題,例如慳電膽劵卻換來要加電費,為何報章不會深入報道這些實情,反而報道曾蔭權的姻親問題,當中有沒有事實根據呢?”

梁天偉認為,香港強調言論自由,各人有說話的權利,所以,曾蔭權高調反擊傳媒的報道是沒有問題,祇要雙方都拿出事實根據,公正公平地報道,讓市民自有公論。

而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指,政治人物一定要冷靜分析問題,他認為,曾蔭權高調反擊指控,祇會加深傳媒的對抗情緒,無助解決問題,更不利政府下月推出的政改諮詢。

他說:“曾蔭權開始情緒出現不冷靜,他這次憤怒地反擊傳媒的指控,不但未有平息市民對他誠信問題的不滿,祇會加劇傳媒的抄作,又成為報章的頭條,為何他不去了解一下為何公眾會對他有那麼多的不滿呢,這個氣氛下,更無作政改諮詢。”

蔡子強說,當年特首董建華面對23條立法,及沙士等多個辣手問題,令政府管治威信受質疑,但他未有涉及誠信問題,但現時曾蔭權不但涉及管治,更涉及個人誠信問題,蔡子強認為曾蔭權應該盡早向公眾解釋,以釋疑慮。

多名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都曾蔭權高調反擊指控有不同睇法。其中

行政會議成員鄭耀棠,支持曾蔭權企出來公開回應近日的指控。鄭耀棠指,個別媒體一而再,再而三攻擊曾蔭權,是法治社會所不容。

而民主黨李永達認為,曾蔭權在無提供充分資料的情況下,單方面指責公眾及傳媒捕風捉影,是漠視民意,他說如果這兩件事無值得質疑的地方,其他人亦無法無風起浪,要求曾蔭權提供進一步資料,釋除公眾疑慮。

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不滿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比率急增。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表示,曾蔭權最新一份施政報告的評價,明顯是5份中最差。他認為曾蔭權除了要考慮改善管治和施政外,可能亦要考慮一些形象和風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