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十五日清早,北區派位中心門外已有數十人在排隊,大部分都是父母皆非香港人的雙非學童家長。居於在深圳福田區的王女士向本台表示,當日早上五時許便起床過關到香港,她指一早計劃讓女兒到香港升學,五年多前花費十多萬元在仁安私家醫院分娩,女兒其後升讀粉嶺的一間幼稚園,每天都已經要跨境上學,新學年準備升讀小一,自然要原區升學。
對於受香港市民批評,雙非學童入侵北區學校,王女士坦承對此很反感。王女士:那怎會不公平,我的子女是擁有香港身份證的,有權來讀書是吧。
根據數字,去年六月,小一入學派位的三千六百多個申請人當中,跨境的佔了四成,比前年多出四百多個。其中三百五十多個學童因北區學位不足,被派到大埔上學,數目比前年多出一半。
到今年九月新學年,北區學額告急只有八百多個,小一統一派位上月收表結束後,教育局雖未交代北區遞交申請表數量,但就透露,未計算借位及加派等補救措施,北區尚欠學額一千四百個,再比去年多欠四百個,即意味著,新學年要跨區就讀的北區學生人數,很大可能比去年更多。
面對北區學位僧多粥少的情況,教育局長長吳克儉表示,會考慮增加班數並將空置課室回復上課用途,另外與保安局合作優化口岸安排,讓跨境學生可到其他校區上課。局長又呼籲香港家長接受子女跨區上學,表示要尊重跨境學童到香港讀書的權利。
吳克儉:跨境學童在香港出生,有香港出世紙,是我們香港成員的一部分,這點是很重要的。面對將來香港人口改變時,他們就是新力軍,在這大前題處看,我們是要歡迎他。
面對北區近年出現學位荒,不少北區家長指責是雙非學童搶學位所致,抱怨令到他的子女很大機會不能原區就讀。
居於北區的李太太接受本台訪問時批評,雙非學童搶奪香港學生的資源,認為香港父母身為納稅者,他們的子女反而要為雙非童讓出心儀學校學位,教育局應盡快改革派位制度,給予香港學生較多分數,讓他們優先選校,確保各區學額足夠讓香港學生升讀,長遠則需尋求人大釋法,盡早截龍,減低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意願。
李太:那些雙非們拿著的地址是在深圳,那香港教育局不需要一定派北區的學位給他們吧,可以全港性派位給他們,那他們同樣有學位。是,我們香港人也不想到偏遠地方讀書,但我們香港人無叫他們來港產子,無叫他們闖關到急症室產子,為何後果要由香港人負責。
面對北區學位短缺衍生出的中港矛盾,"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跨境及國際個案服務總監張玉清表示,他們機構一直有跟進跨境學童個案,認為政府若把跨境學童派到更遠地區上學,學童的身心成長將造成不良影響,長大後難以融入香港社會。
張玉清:雙非家長覺得現在跨區已經很遠很辛苦,若日後派到更遠不得在北區上學,對學生的身心構成的影響嚴重,若政府真的把跨境學童派到更遠地區上學,那政府實在太短視,因為他們始終都是香港人,他們也會建構香港,所以若小孩時已感到香港人不接納他們,不明白他們,他們會否感到自己是香港人呢。
根據統計處的數字,2001年在香港出世的雙非兒童只有六百二十人,到2006年出生人數激增至一萬六千人,而他們於去年開始,正正適齡入讀小一,因此出現去年跨境學童到北區讀書的數量突然彪升。
為了應付北區小一學位不足,教育局三年前宣布擴建六間村校,而工程要到今年九月才完工。為解燃眉之急,過去兩三年,教育局惟有在北區的學校加班,增加學額。
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校長陳紹鴻曾向表示,以他負責的小學為例,往年全校的雙非學生人數十個不夠,但去年,單單在加開的小一班就增加了三十多人,認為人數突然增加,教學質素定當受到影響。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幼稚園跨境學童人數過去五年急增七倍,當中七成集中在北區,他批評是教育局規劃不當,釀成災難局面。
葉建源:這個問題,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個問題弄得這樣嚴重跟政府後知後覺有關,政府應該早幾年,從統計數字來看到增是相當大,但到上年北區學童分派問題十分嚴重,但當時沒有為今年的情況做預備、防範的工作。
葉建源認為,政府為跨境學童提供交通安排,擴大派位範圍,是短期內改善北區學位荒的辦法。
葉建源:其實問題可以減少嚴重性,原因是我們從數字可以知道,現在問題的癥結,是跨境學童高度集中在北區,如果將跨境學童引渡到不同地方,其實相對地問題沒有這麼緊張。因為大部分跨境學童百分之七十五在北區,但這個情況和香港政府分配跨境學童入讀香港學校有關,與整個流程設計有關係。如果跨區的方式能按照交通距離作更大、更寬的泊位網,問題可以大大減少。
葉建源分折,過去兩年,雙非孕婦大量到香港產子,未來該批雙非子女適齡入學,屆時問題將更為嚴峻,政府必須正視問題,制定長遠策略。
葉建源:這一、兩屆都可解決到,我想長遠來說規劃能力很重要,規劃能力包括預見跨境學童的增幅,現在政府在統計數字都不能夠準確告訴兩年後、三年後、五年後有多少人。它只告訴幾年後是短暫過渡期,但我估計這不是短期的,只少有10年時間,但10年的增幅如何,政府必須有密切的監察。
政府展望未來的工作,第一分派學位的行政安排要改善、第二預見能力,監察幼稚園升上來的情況要掌握得好,這個情況必須做得好才能解決問題。
香港事時評論員黃世澤認為,過去中港兩地民眾,因醫院床位以至最近的搶奶粉事件,已經歷不少仇怨,北區學位問題若處理不好,將進一步會埋下族群衝突的炸彈。
黃世澤:本來香港媽媽生小孩時,已不滿雙非,現在又爭奶粉,現在長大了,又來香港爭學位,好多人之前以為他們是不會來的,多年的憎惡,後果可以很嚴重,將來香孩和雙非孩一起相處,會如何?我不知道。除非北區的小學全部收雙非的學生,以後出香港社會做事,都會有很大問題香港政府要小心處理這事,否則會埋下族群衝突的根,因為很多時族群衝突是來自移民問題。
而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周三表示,按理今年大約有300名本地北區學生需要跨區到大埔升讀小一,相信當局的措施能協助他們在原區就讀。
吳克儉指現時有4間北區小學可以增加共24班學生,亦會有部份學生數目較少的學校,可以加派每班數名學生。他說,北區學生於六月公布派位結果後,如發現被派到大埔,可向當局求助,執行細節仍在研究中。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