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押後施政報告 中大學者:主動斷送香港行政主導權力

0:00 / 0:00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押後原定周三(14日)發表的《施政報告》,卻未有確實公布報告日期。她稱押後是因為要親自到北京,與不同部委協調,爭取中央支持《施政報告》政策。泛民批評香港《施政報告》要由大陸去審核,重重打擊一國兩制。有香港學者亦批評林鄭,主動斷送香港施政主導權力。(劉少風/陳潤南 報道)

林鄭月娥周一(12日)在記者會解釋,押後發表《施政報告》是因為香港經過嚴重的疫情及國際制裁,市民期望走出困境、恢復經濟,她梳理了一系列措施,要求中央考慮及支持,而剛剛收到中央通知,因為措施涉及範圍非常廣泛,包括中央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並非單一部委可以決定,因此她本月下旬將前往北京,參與部委的協調會議,以爭取中央最終指示及支持。

林鄭月娥又指,今次向中央提出,希望獲支援政策範圍非常廣,主要是經濟和民生方面,包括大灣區、金融、創科發展和航空業等,強調經濟政策涉及中央決定,相信「值得港人再等一會」,她說:「係唔係要固執嗰一日宣讀?然後令市民失望?」她又強調發表《施政報告》是特區內部事務,在完善一國兩制和融入國家發展,與內地的磋商是必不可少,但不代表要中央批准。

一眾泛民議員批評林鄭押後公布報告。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指出,事件反映香港《施政報告》要由大陸去審核。工黨張超雄指林鄭被逼抽起《施政報告》,顯示她已成為扯線木偶。公民黨郭家麒表示,事件「重重打擊一國兩制」。

胡志偉說:林鄭自願矮化身份及地位,進一步下降至百份百遵從內地命令,去審核、審議香港施政報告。香港的施政報告,再不是香港的施政報告,而是內地審批後的香港施政報告。好明顯她所說的理由完全不可信,因為施政報告不是昨日準備、前日準備,是準備一段長時間,亦就香港社會所面對的疫情和經濟下行問題,有所說明。

林鄭強調今次《施政報告》要「提振港人信心」,因為國際制裁及疫情都對香港帶來很大影響。不過這個說法似乎與林鄭月娥過往的言論矛盾,在今年7月時,林鄭月娥曾指外國制裁對香港及她本人都沒有太大影響,揚言「除非出到一些核子手段,就會兩敗俱傷,否則受損的只是外國」。

她承認宣布押後的決定倉促,但反問市民「是否都想有一份更有内涵、更有機會提振市民信心和經濟的施政報告?」但她沒有回應是否在未收到要去深圳的邀請前,已經決定延遲宣讀《施政報告》。至於押後公布的具體時間,仍有不確定性,林鄭強調延遲宣讀《施政報告》,並不影響立法會會期開始,亦不涉及法律問題。

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副教授黃偉豪批評,《基本法》規定特首要定期向立法會匯報,但施政傳統及憲政規定,竟然隨時可以更改,令他感覺十分兒戲。

黃偉豪說:長期以來,香港施政是特區內部事務,同中央傾,其實應該一早傾好,因為有緊密經濟關係,所以講唔通。現在是將香港施政主導權,同將香港施政自治權同中央掛勾,中央想講甚麼,我就講甚麼。我認為是推卸責任,及主動斷送香港施政上主導的權力。

周一,林鄭月娥還宣布,下午即率領代表團到深圳,出席周三的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慶祝大會。出席成員包括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和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等官員。屆時國家主席習近平亦會出席大會。她指到訪深圳除了出席慶祝大會,無其他活動。

她又被問到上深圳時,會否探12名「被送中」港青,她回應他們屬「棄保潛逃」,強調不想再作評論。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同日稍後時間,表示早上9時半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會面,獲通知押後發表《施政報告》,基於《憲報》已公布本周三是本年度立法會第一次會議,因此會議如常舉行,處理上年度餘下的4條法案。被問到林鄭月娥解釋的理由是否充分,梁君彥表示,尊重林鄭月娥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