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反送中」已持續百多日,香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接受外媒訪問,指僅「撤回修例」無助平息民怨。而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認為,即使答應所有訴求,激進示威者都不會放棄抗爭;民陣批評陳智思的言論不負責任。(文宇晴 報道)
香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近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電視節目訪問,談及引起國際社會關注的反修例風波。陳方安生在十多分鐘的訪談表示,香港人因擔心《逃犯條例》修訂後,就會隨時被引渡到大陸,將面對不公平的審判、無法聘請代表律師、捏造指控、強逼認罪等。但是在香港人一次又一次走上街表達憂慮,政府卻視而不見,且在抗議近三個月後才「撤回修例」,不僅無助平息民怨,更已從修例轉到其他更嚴重的問題,就是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這場政治危機的根源。
陳方安生形容,這場政治危機是香港主權移交以來史無前例的,而現在香港亦已群龍無首,因為「船長」已經離開了,只剩下一艘無人掌舵的船。她希望外界必須了解清楚,香港人反修例的深層次原因。
陳方安生說︰我非常支持這場運動產生的深層次原因,那就是香港人在捍衛基本自由和公民自由,而且要求政治參與,希望在一人一票的基礎上展開公平和公開的選舉。
自6月9日超過一百萬人上街「反送中」至今超過三個月,但特首林鄭月娥只是回應民間五大訴求中「撤回修例」一項。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政府不會滿足示威者更多的要求,特別是要特赦被捕的示威者更是不可行,因為做法有違香港法治原則。即使所有訴求都答應,激進示威者都不會放棄抗爭,而且短期內暴力示威亦不會停止。他認為,五大訴求只是開始,潛在的是其他社會問題。
陳智思提到,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對有濫用暴力對付示威者的警察進行調查,即使要實行也有可能需要數年時間,無助解決目前的問題。他希望,林鄭落區與市民對話能夠令示威活動停止,可是由於整場運動「無大台」的性質,令過程趨向複雜。
民陣召集人岑子杰批評,陳智思的言論無助緩和社會氣氛,反而加劇局勢升溫,是不負責任的說話。
岑子杰說︰陳智思講的這番說話,第一可以見到他對現在的民情和社會脈絡的距離很遠。第二,他現在這樣說,其實是為目前的局勢增溫。作為一個行政會議成員,斷言拒絕所有的訴求是不負責任。這種極強硬「落閘」的態度,絕對不是從政者應有的態度。
就在林鄭宣布撤回修例之後,其支持率的評分有稍微回升。但香港民意研究所對行政會議成員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任志剛、葉劉淑儀、張宇人、羅范椒芬、湯家驊等五人的評分,較4月時有雙位數下跌。
「保衛香港運動」召集人傅振中表示,評分只是就某一段時間的官員表現而作出的評定,有高就有低。他相信,若政府有決心解決目前的社會問題,評分只是參考作用,對實際施政無影響。
傅振中說︰其實是否有(管治)危機都好,這是信心問題而已。特首和行政會議成員都是同心,政府提出一些真正解決動亂的方案,得到市民接受。我覺得是不會擔心信心問題。
而在近期舉辦多次反修例示威集會的民陣(民間人權陣線),在十大政治團體評分最高,有51.2分。民主派政黨「香港眾志」、「人民力量」的評分創出新高。但建制派的工聯會,由4月時的42.2分下跌至28.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