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任命】港府新一届政助逾半出身亲中建制传媒 分析:协助港府展开形象工程
香港新一批副局长和政治助理名单出炉,共委任8名副局长和11名政治助理,当中有不少是现任司局长的重用「爱将」。而负责协助局长负责幕僚工作的政助,平均年龄仅约37岁,逾半数由传媒人出身,主要曾任职亲中及建制媒体。有时事评论员向本台分析认为,除了反映港府有意藉年青且传媒公关经验的人员协助港府展开形象工程,亦显示中国大陆官场上「近亲繁殖」、「政治先行」的用人文化移植香港。
11名政助中 6人由传媒出身
香港特首办公室周五(22日)公布,第6届政府8名副局长和11名政治助理名单。当中焦点之一落于政助中,11人中有6人由传媒人出身,大部分人曾任职亲中及建制媒体,平均年龄为约37岁。大部分人早前已备受现任司局长重用,再度获选成为其助手。
当中包括《无线电视》前高级记者李惠,紧随现任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上位」,由上届为陈的特首办公室特别助理,今届再获委任为陈司长的政治助理;前商台记者杨通达出任财政司司长政助,过去一直被「财爷」陈茂波视为「爱将」;国泰航空公司策略及关系拓展总监李世华,曾任职多间传媒机构,据悉应国泰前上司丘应桦之邀,出任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政治助理,再度成为丘的助手。
另深圳长大的《文汇报》前记者欧阳文倩,获委任为房屋局局长政治助理。而获委任为保安局局长政治助理的梁溯庭,本身是来自警察世家,为前《南华早报》资深记者,专责采访香港治安新闻,亦曾任职《德国之声》、《亚洲电视》。李家超出任政务司司长时任政助的萧嘉怡,亦重返政府,不过就出任教育局局长政治助理。
今届港府重视媒体公关,加盟港府的传媒人还包括《凤凰衞视新闻》前副总监黄芷渊,担任特首办特别助理。
分析:港府冀广纳熟知媒体生态的人 掌握各方面宣传机器
本身是资深传媒人的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向本台分析指,认为港府延续以往的思维,冀广纳熟知媒体生态、具人脉网络的传媒人加盟,协助改善港府形象,掌握各方面宣传机器,而今次加盟的传媒人较以往多,反映港府的重视。刘认为,当中更值得留意的是,中国大陆官场文化已慢慢渗透来香港。
刘锐绍说:这改变称之为「近亲繁殖」,即在圈子中只对某些人「有信心」,或这些人有裙带关系。近亲繁殖的后果是如何?若从生理上而言就会易生畸胎,未来这用人方式效果如何,大家可拭目以待。另一特点慢慢由内地移来香港的是,用人考虑上涉及意识形态工作时,他们(官方)很多时「政治先行」,即是先考验那人的政治倾向、思维和稳定性,多于考虑他们(人选)的工作能力、专业水平等。若两者合乎官方标准的,这些人被称为「又红又专」。一般而言,他们(官方)是先看「红」,再看「专」。
副局长及政治助理职位 由前特首曾荫权于2008年创立
其馀政助包括,年纪最轻、仅31岁的律政司副司长政治助理陈倩雯;运输及物流局政治助理陈阅川、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政治助理招文亮、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政治助理廖添诚、劳工及福利局局长政治助理傅晓琳。
副局长及政治助理的职位,始创于2008年前特首曾荫权,希望藉增设副局、政助培养管治人才,惟成效备受质疑。在上届政助中仅2人更上一层楼,包括施俊辉升任教育局副局长,张曼莉则升任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当中以张曼莉晋升最快,年仅33岁的她仅做了一届政助,就升任副局长。
另多位副局长备受注目,包括前西九龙警区指挥官卓孝业,获委任保安局副局长。卓曾经在2019年反送中示威期间处理过理大冲突等。另一焦点是立法会主席梁君彦的儿子梁宏正,将出任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副局长,他亦曾担任李家超竞选办副主任。而被称为「猛将」的医管局策略发展总监李夏茵,将减薪入阁出任医务衞生局副局长。
其馀还包括,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局长由财库局副秘书长刘震出任,发展局副局长廖振新将调任运输及物流局副局长,建筑署工程策划总监戴尚诚将担任房屋局副局长。
新民党成为今次委任的「大赢家」
若以整体政党背景而言,新民党成为今次委任的「大赢家」,有4名成员获委任,包括施俊辉、傅晓琳、廖添诚、陈阅川。而民建联则有3人,包括萧嘉怡、陈倩雯、招文亮。另梁宏正为当中唯一一位经民联代表。
今届政助月薪为12.5万港元,副局长为23万多至26万多港元。翻查资料,自2008年,港府扩大问责制并增设副局长及政治助理,主力负责「政治工作」,副局长从政治角度向局长提供意见,并协助制订政策等;而政助主力于政治公关事务,如草拟新闻稿、处理具政治敏感的文件内容、政党团体游说、传媒联络、举行「吹风会」等。过去公众对政助的工作陌生,直至2016年特首选战,前财政司长政助罗永聪随上司曾俊华请辞,且获当时的特首候选人林郑月娥高度赞扬并公然挖角,才更广为人知。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