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媒引述消息指,當局計劃趕在4月15日「國家安全日」前完成23條立法工作。原本正在北京列席人大開幕的特首李家超突然提早一天返港,另多名在北京參與兩會的議員亦「請假」,準備參與香港立法會加開的23條相關會議。分析估計,李家超及一眾議員收到北京指示要盡快立法,避免香港形勢有所轉變。
香港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以及研究《基本法》23條立法小組委員會,周三(6日)舉行聯席會議,多名在北京參與兩會的議員「請假」回港出席。
港媒《 星島日報》等引述消息指,23條立法最快可在下周三(13日)立法會大會加議程首讀,當局希望趕在「國家安全日」,即4月15日之前完成立法。
報道稱,立法會研究23條立法相關事宜小組委員會上周二(2月27日)首次開會,由「班長」廖長江擔任主席,主要討論立法原則,委員關注新增罪行定義、罰則等;小組共有15名委員,當中4人身兼港區人大政協,包括全國政協常委廖長江、政協委員管浩鳴、港區人大代吳秋北等。至於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委員梁美芬、吳永嘉、何君堯,以及保安事務委員會委員吳傑莊、李鎮強、馬逢國及黃英豪。
聯席會議由保安局交代公眾諮詢結果,而23條小組委員會周四(7日)將加開會議。根據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在建議罪行方面,當局考慮,如果有人干犯某些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時,涉及勾結境外勢力應屬「罪加一等」;在與「國家秘密」相關的罪行,加入與「公眾利益」相關的免責辯護;就保護國家秘密仿效《官方機密條例》第22條,引入類似「資料的保障」條文;「間諜活動」罪則涵蓋以無人機等無人工具接近或進入禁地。
李家超提早返港 希望立法會早日完成立法
根據港府新聞處公布,獲邀列席人大開幕的特首李家超原定周三才返港。不過,他周二(5日)下午在北京見記者時稱已完成行程後,提早晚上返港。對於有報道指下月中前完成立法,他沒有正面回應,表示希望立法會配合,早日完成立法。
李家超說:「而我亦都希望及相信,立法會本著(原則),早一日完成立法,就多一日維護國家安全。」
評論:收到北京指示要盡快立法
時事評論員鍾劍華周三對本台指,李家超及其他議員突然提早回港,明顯是收到北京指示要盡快就23條立法,加上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港期間,會見了商界、律師會等,相信是北京在判斷香港形勢後決定加快立法。
鍾劍華說:「第一,香港現時沒有人有甚麼反對聲音,第二,再拖下去,可能擔心外國組織、機構、政府,如美國、歐盟商會等七嘴八舌,反正現時完全操控環境,建制派全部支持,香港內部沒有反對聲音,所以可能在判斷形勢後,倒不如快手完成,好過拖下去。」
丁薛祥:23條立法後 香港可一心一意發展經濟
在北京,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丁薛祥周三上午參與港澳政協聯組會。與會的包括理大校長滕錦光等多名港區政協,他在會後接受傳媒訪問,引述丁薛祥認為香港最重要是盡快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
滕錦光說:「香港在國安法、23條立法以後,大家就可以一心一意發展經濟,香港要保持國際化特色,例如加強金融中心建設一國兩制執行得好,香港就會發展得好。」
立法會首讀至通過恐只需一個月
港府就《基本法》23條急速立法,公眾諮詢僅為期一個月,假如法案在4月中獲通過,由立法會首讀至立法,亦同樣僅需約一個月。翻查立法會文件,以往一些較受社會爭議的立法,都比23條立法歷時更長,如港府於2018年初就《國歌法》提出並推動相關本地立法工作,《 國歌條例草案》在2019年1月提交立法會首讀,2020年6月通過。而一些「修訂」法案就需時一個月,如《 2021年國旗及國徽(修訂)條例草案》,港府因應經修正的《國旗法》及《國徽法》內容及參考《國歌條例》,有關法案在2021年8月中首讀,同年9月底通過。
鍾劍華指出,以往港府一些緊急、為填補漏洞的法例,都曾經在立法會趕急通過;但對於需要公眾諮詢、涉市民重大利益的法例,在立法會快速通過是前所未聞。
記者:董舒悅 編輯/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