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落幕習近平「專區」冷清 圖書館下架書消息刺激獨立書店銷情

0:00 / 0:00

本屆香港書展於周二(25日)下午5時結束,有不少書商自周一(24日)起開始劈價清貨,有書商推出10元兩本旅遊書,亦有以全場書籍10元一本等方式作招徠。今年為開關後首個書展,觀展人流明顯比去年增加,不少內地讀者更專程到書展買書。發行習近平繁體版書籍的出版社負責人指,總銷量比去年增約三成,但未有透露習近平書籍的銷量。

5本「習近平著作」繁體版於書展首天展出,在聯合出版社集團旗下的三聯書店、聯合出版社與中和出版攤位有售。直至書展最後一天,上述攤位依然有大量存貨,讀者對於其他內地書籍的反應亦頗為冷淡。

中和出版社專區負責人陳先生指,不少讀者到場翻閱習近平著作,但據記者觀察,甚少人翻閱。(張仕仁攝)
中和出版社專區負責人陳先生指,不少讀者到場翻閱習近平著作,但據記者觀察,甚少人翻閱。(張仕仁攝)

習近平書籍專區冷清 負責人指「翻書的人多」

記者到出版習近平繁體版書籍的中和出版社專區觀察,年輕讀者到場多翻看名著如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和羅素的《幸福之路》,習近平著作幾乎無人翻看。負責人陳先生指,今年不少內地讀者到書展買書,整體銷量比去年增加兩、三成。被問到習近平著作在書展的反應如何,陳先生只稱翻閱習近平著作的讀者很多,銷量亦理想。

陳先生說:讀者的興趣,包括翻閱書本的讀者非常多,實際的銷量也十分理想,有年輕的學生,也有中年的讀者,他們關心國家、關心香港、關心社會,也對總書記成長的工作經歷也特別感興趣。我認為這些書非常生動,故事真實,對於了解國家方向和方式有了更多興趣,銷量比其他政治人物更好。

但陳先生坦言,最暢銷的書籍之一是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作品《時間移民》,銷量達300本,而《天使時代》亦賣出60本。本刊記者追問習近平書籍的銷量時,陳先生說基於商業理由不便透露,但他指出版社有意將書籍發行至馬來西亞及新加坡。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成為中和出版社專區最暢銷書籍之一。(張仕仁攝)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成為中和出版社專區最暢銷書籍之一。(張仕仁攝)

陳先生說:不同圖書有不同的銷售的模式,商業性與非商業類型書籍是不同的,出於商業的考慮,我們便不在這裡透露。

據記者現場觀察,習近平著作無人翻看。(張仕仁攝)
據記者現場觀察,習近平著作無人翻看。(張仕仁攝)

中央圖書館下架禁書 刺激獨立書店銷情

至於在《港區國安法》落實後被香港公共圖書館下架的書,亦於書展「重見天日」。據記者現場觀察,被安排到最遠的獨立書店參展商界限書店,在書展結束前兩小時,依然人頭湧湧,專區維持10多人,不少讀者排隊消費數百元。

店員Leanne表示,今年是復常後首個書展,人流跟銷量成正比,加上很多作者在專區辦簽書會,幫助他們促銷新書。由界限書店出版的《傷口正在癒合中》成為今年最暢銷書籍。Leanne認為,中央圖書館將「敏感」書籍下架,令讀者更珍惜獨立書店,簡接刺激獨立書店的銷情。

Leanne說:有人問我們沒有拿來賣的書,例如《香港日記》、吳靄儀與邵家臻的書,我們便跟他們說在門市可以賣,特首叫我們去書店買,我們便賣了,對我們的銷量是好的。

界限書店店員Leanne表示,不少讀者向他們查詢一些因「敏感」,而被中央圖書館下架的書籍。(張仕仁攝)
界限書店店員Leanne表示,不少讀者向他們查詢一些因「敏感」,而被中央圖書館下架的書籍。(張仕仁攝)

各出版社專區趕及下午5時「最後衝刺」,不少教科書以66折、7折散貨。根據商務出版專區展示暢銷書排行榜,首10位書籍當中實用書佔5本,包括《輕鬆學文言》、《學生實用詞典》及《劍橋高級英語語法》等;而專門擺放有關習近平書籍的中國出版社,則在下午4時開始收拾書籍,提早收檔。

記者:張仕仁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