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航空宣布企業重組,全球削減約8,500個職位,包括約5,300名駐港員工,國泰工會對公司未採取「節流方案」感到失望,亦有員工對決定感到痛心,坦言這段時間承受很大心理壓力。曾任機師的立法會議員譚文豪擔心,國泰裁員會引發「骨牌效應」。(劉少風 報道)
國泰航空周三(21日)宣布裁員,全球裁減8500個職位,當中包括5300人是駐港員工,另外約600名非駐港員工亦可能受影響,兩者合共約佔員工總數的17%;另外,集團 旗下的港龍航空結束營運,公司擬向監管機構尋求批准,由香港快運營運港龍航空的大部分航線。
國泰航空主席賀以禮周三在網上會議表示,對今次決定感到「心痛及遺憾」,已盡所能減少職位,希望日後可以再招聘有關員工。他指,單一世界領先旅遊國泰航空品牌,連同香港快運低成本旅遊品牌,可增加營運及市場效率,所以不會恢復國泰港龍品牌,估計國泰港龍的航線會由國泰或香港快運接手。
國泰空中服務員Kate(化名)周三向本台透露,周三早上9時收到3封電郵,才得悉公司裁員決定,但信中沒有列明具體安排,只是稱公司過去一段時間遇到困境,並感激員工的付出。她指從疫情開始,明顯感覺到公司生意差了很多,已對裁員有心理準備,不過在這段日子承受極大心理壓力。
Kate說:由12月初開始,內部已有傳聞傳出,直到這個星期有新聞報道,這件事愈來愈真實,每一天都會有新的傳聞,心理上的壓力,很大影響,因為不知道究竟被炒的是否自己。
Kate又稱,相信裁員牽涉所有層級,當中舊約的空中服務員是「重災區」,亦包括服務超過20年的空姐,在裁員消息公開後,已有員工未能登入公司的應用程式。
國泰航空高層周三(21日)與工會代表會面,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主席王思敏會後引述管理層指,被裁員工周三內會收到信件,涉及各階層,其中裁減國泰2000名機艙服務員,她又稱,行政總裁及人事部主管並沒出席會議,而工會之前多次與管理層會面,提出以自願離職和無薪假取代裁員,但公司沒有採納,對此表示失望。
王思敏說:對此決定相當失望,因為公司對我們之前提出的節流計劃沒有採用,便決定裁減2000個職位,我們很失望。我不覺得是非常豐厚(離職補償),我們之前提出的自願離職條件應較好。
王思敏表示,員工士氣已低落一段時間,形容目前氣氛差,大家感到傷感,目前要先安撫同事,會視乎同事意願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代表機師的香港航空機組人員協會表示,會跟國泰管理層會面,要求詳細交代有多少機師受影響,並爭取公平待遇。香港航空機組人員協會秘書長(Chris Beebe)指,對決定感到失望,公司事前並無與他們溝通,此刻仍不知有多少國泰機師受影響,希望透過對話,爭取更好的結果。
港龍航空空勤人員協會副主席梁佩韻表示,港龍是他們的家,是他們的終身職業,公司突然結束公司營運,令他們沒有機會和家人道別,所以覺得這一種方式令人難以接受,多少賠償都不能夠彌補。
曾任機師的立法會議員譚文豪表示,港府曾向國泰注資270多億元,國泰董事局內亦有2個政府委任的代表,認為政府不能以國泰是上市公司為名,指無權干預。他認為國泰無需要裁員,預計員工難以短時間內找到新的工作,擔心事件會引發「骨牌效應」。
譚文豪說:五千多人,五千多個家庭,將來怎麼辦?政府做這麼多事,又保就業又基金,都是希望僱主保員工飯碗,但政府注資了270多億(予國泰),都不能做到這個效果,其他僱主又怎會做?恐怕會產生骨牌效應。
工聯會麥美娟指,國泰受政府資助,應履行社會責任,不應貿然裁員,指有關大規模裁員計劃,對勞動力市場必然有大影響,對整個勞動力市場產生「漣漪效應」,又估計裁員後會令失業率推高0.2%。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國泰裁員及停運港龍是商業決定,政府已要求國泰要顧及香港航運樞紐的地位,以及減低對員工的影響。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航空業受疫情打擊,國泰面對史無前例的經營挑戰和財務壓力;政府注資國泰早已明確指出,不會參與集團日常營運,而政府委派董事局的觀察員雖然有投票權,亦已提醒管理層須盡可能減低對員工及社會的影響。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