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通關】港府抗疫政策為求盡快同中國通關 學者:騎劫港人利益討好北京

0:00 / 0:00

香港緊隨中國「病毒清零」政策,近日多個外商都要求香港放寬防疫限制,否則會影響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為爭取與內地通關,反而加緊防疫。學者分析,林鄭月娥是騎劫港人利益討好北京,長遠下去只會將香港「封鎖」。

林鄭月娥:港府策略致力與內地通關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二(26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指,為了令中央對香港的防疫措施更有信心,已向北京提交意見,令香港的防疫措施與中國較為一致,除新規定香港市民進入政府處所要用「安心出行」外,將會取消現時大部分從海外或內地入境香港的「豁免群組」免檢疫安排,只會剩下一些非常緊急和必要人員,可繼續獲豁免檢疫往來兩地。

林鄭月娥說:大部分豁免群組會取消,只剩餘非常有緊急必要性與香港日常運作有關的人,例如跨境貨車司機,仍然可以免檢疫往來兩地,這些措施成熟一項推一項,希望中央更有信心讓我們通關。

鍾劍華:林鄭騎劫港人利益討好北京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周三(27日)對本台指,如果香港跟足國內的防疫標準,只會封鎖香港,並沒有好處。而現實情況是,香港被中國的政策「牽著鼻子走」,現時中國實施「病毒清零」,香港亦跟隨,林鄭月娥所作所為是為了向北京獻媚。

鍾劍華說:她一方面是因為受國內政策牽制;二來她都想致力表現給北京看,她很配合北京的政策及需要,所以國際社會現在大部分,包括新加坡,將清零的目標改為與病毒共存,我想她都不會理,亦不到她去理,可想而言,她都不會再做任何事為香港的利益打算,她現在只是騎劫香港人的利益,當作向北京討賞的籌碼。

香港聚焦中國 放棄國際市場?

外商憂慮香港長期維持嚴格入境防疫措施,會影響金融中心地位。美資企業近期一直遊說香港政府放寬出入境限制,但一直未得到回應。會員包括貝萊德、高盛、摩根大通等機構的亞洲證券業暨金融市場協會(ASIFMA)於周一(25 日),亦要求港府逐步放寬旅遊限制。

林鄭月娥周二回應指,如果港商未能進入內地,將大大削弱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及商業樞紐的吸引力,因此現時特區政府的策略是致力與內地通關。

外界質疑林鄭月娥急於與內地通關,是放棄國際市場。鍾劍華相信,這不是林鄭的目的,相反只是為了向北京表忠,她與政府官員亦認為,只要香港成為中國對外集資的窗口,外資一定會回來。

為爭取與內地通關 香港防疫政策緊跟中國

香港多項防疫政策都顯示,其步伐緊貼中國。為爭取與內地通關,新冠肺炎康復者出院條件亦與內地看齊。中國去年已實施新冠肺炎康復者需隔離14天,港府周二宣布收緊患者的出院安排,要求所有康復者在出院後以「閉環式管理」及點對點方式,獲安排前往指定隔離地點,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

另外,中國本月已經推展18歲或以上人士接種第三針新冠滅活疫苗,衛生防護中心表示,專家顧問團正就第三針進行討論。早前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說,香港亦應考慮在疫苗接種政策上急起直追,以免與內地通關事宜上落後於形勢。

而中國官方於今年6月,批准科興疫苗緊急使用的年齡範圍,擴大到3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港府本月中旬接獲科興申請,將疫苗適用年齡放寬至 3 歲或以上,現正作出審核。據世界衛生組織上月初更新的科興疫苗接種指引,在相關年齡組別有進一步研究結果之前,不建議 18 歲以下人士接種。

香港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近日在電台節目透露,香港要恢復與內地通關,要符合最少4項條件,包括收緊出院安排、收緊抵港豁免檢疫群組、加密高曝露群組人員的檢測次數,以及設有具追蹤功能的「通關碼」。

記者:劉少風 責編:張薇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