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清零】港第5波疫情肆虐首次有住宅要围封5天 港府坚持「清零」政策可行?

2022.01.21
【铁腕清零】港第5波疫情肆虐首次有住宅要围封5天 港府坚持「清零」政策可行? 新冠疫情已持续2年,中国率先实施严格的病毒「清零」政策,香港同样采取相同的处理方式。
路透社资料图片

全球多国开始弹性处理疫情,尝试与病毒「共存」,世界卫生组织亦建议放宽旅游限制,惟中国仍坚持严谨的病毒「清零」政策,每次发现有确诊个案,就立即封锁社区,同时强制所有曾经到访的人进行检测。香港政府亦紧跟中国「清零」政策,在周五(21日),葵涌邨逸葵楼出现群组爆发,港府首次围封逸葵楼长达5天以进行检测。分析认为,北京的做法一方面要顾及面子,亦是担心公共秩序及社会管理出现问题,当局必须确保在冬奥完结前不容有失。

新冠疫情已持续2年,中国率先实施严格的病毒「清零」政策,现在亦成为其中一个最晚放宽限制的国家。

香港紧跟中国「清零」防疫政策

在中国大陆,每次发现有确诊个案,当局就立即封锁社区,同时强制所有曾经到访的人进行检测。这种高规格的防疫方式维持了近2年,直至近日,深圳、西安及天津多地民众开始反弹,不满这种防疫方法过分严苛。

不过香港近期再面对疫情,却同样采取与大陆当局同等的严苛处理方式。周五,香港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指,由于葵涌邨逸葵楼染疫群组有扩大趋势,包括16宗确诊及初步确诊个案,须围封检测5天,2,700名居民需要每天接受检测,并进行居家隔离。这次是新冠疫情以来香港首次长时间围封楼宇。

香港难以实行病毒「清零」? 蔡坚:非医学问题

香港人口密集,在医学角度上,是否难以做到病毒「清零」?香港医学会会长蔡坚认为,现时的防疫政策都是港府而订,涉及政治因素,而非医学上的问题,而香港本身是国际城市,要封关有一定困难。

蔡坚说:执行得很严谨,这也不能怎样改变,这也是政治因素。封关,避免全世界的人进入香港,做起上来会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原先香港是一个国际关系大的城市,旅游、金融、商业的城市,现在封著,外国差不多都是以病毒「共存」的方法时,(香港却仍是)封关或「清零」的方法。

为何中国坚持病毒「清零」? 锺剑华:撑著自己的面子

世界多国开始尝试与病毒「共存」,中国仍坚持病毒「清零」。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总裁锺剑华认为,当局是担心公共秩序及社会管理问题,一旦疫情大爆发,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例如天津小规模的封城,亦引起部分民众激烈的反应。加上疫情初期,中国面对世界各国质疑病毒来源时,就以封关为防疫策略,指其他地方制度落后。

锺剑华说:到现在疫情第四、五波,病毒变种的时候,病毒变种回到大陆,它(中国)只好硬著头皮继续用这个策略,它不肯承认那套策略在今时今日,已经不再有效,所以不惜代价,如西安一封就封1300万人,宁愿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令到整个地区受到损害这种方式,来撑著自已的面子。

锺剑华:冬奥完结前不容有失

锺剑华续指,虽然目前当局改变口风称会「弹性清零」,但仍未看到会如何「弹性」处理,相信接下来一段时间,当局仍会以现有防疫策略,防止疫情扩大,起码在冬奥完结前都会继续「清零」政策,避免有任何闪失,至于在二十大前会否调整政策方式,就要再作观察。

而他相信只要中国政策不变,香港亦不会改变。

世卫:建议放宽旅游限制

世卫周三(19日)在紧急委员会会议上更新国际卫生条例,包括呼吁各国取消或放宽旅游限制,认为有证据表明,相关防疫限制未有带来额外益处,难以有效遏止Omicron传播,更会加剧部分国家的经济及社会压力。

世卫指,各国实施佩戴口罩、强制检测、隔离及接种疫苗等旅游限制时,应基于风险评估,避免为旅客带来经济负担。由于新冠疫苗供应有限以及分配不均,各国不应视接种疫苗作为容许旅客入境的唯一条件,并呼吁应根据世卫指引,考虑采取风险评估,包括酌情取消、修改检测或检疫要求等措施,方便旅客国际旅行。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