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下周首場社區對話會 民主派批諸多限制影響成效

0:00 / 0:00

香港反修例風波引發社會撕裂,特首林鄭月娥下周四(26日)將舉行首場社區對話會,她親自落區與市民接觸,希望能找到方法走出現時的社會困局。但有民主派議員不滿對話會有諸多限制及前設,認為成效不大。(劉少風 報道)

港府周四(19日)公布,林鄭月娥將於下周四(26日)晚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首場社區對話會,林鄭月娥會聯同部分主要官員出席,社區對話會目的是要走入社區,邀請社會各階層人士向政府表達意見,以探討現時社會不滿及尋求解決方法。

市民即日起至下周一(23日),可以透過網上登記或親身到各區民政諮詢中心遞交申請表格,登記時要填寫中英文姓名、身份證號碼首四個字母及數字、聯絡電話及電郵。

參加名額為150人,如登記人數超出限額,會以電腦抽籤方式處理。主辦單位會在下周二(24日)或之前通知中籤市民,而中籤者不得轉讓席位。

政府指參與人士要遵守場地約章,不能攜帶揚聲器、雨傘、防毒面罩、頭盔、旗幟、橫額、塑膠、玻璃或金屬容器、瓶裝或罐裝飲品入場。在表達意見時需尊重不同意見,不得干擾其他人或用粗言穢語、不得以任何形式妨礙活動進行、不能阻塞出入口和通道。

主辦單位承諾,所有參加者不分政治立場和背景都能表達個人意見,政府會以坦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聆聽民意及對話。

林鄭月娥早前指將展開三種對話形式,包括是在不同地區,讓市民自由報名參與,人數約100至200人;隨機抽取不同年齡階層市民參與對話;約見「來自不同界別的朋友」進行「深度對話」,每場對話人數約20人。

林鄭月娥周三(18日)晚邀請全體區議員在政府總部會面對話,約有150人報名,最後只有98人出席。建制派區議員透露,會上有約38名區議員發言,大部分都是建制派,認為對話氣氛理性,是成功踏出對話的第一步。

有份參與對話的元朗區議員李月民對會面感到失望,他指區議員到場是希望表達居民意見,但「對話會」有不少限制,包括不准區議員表達訴求。

李月民說︰(林鄭月娥)讚我們區議員地區上做得好,又可以在地區上反映意見,但我們反映意見你又不聽,你(林鄭月娥)最後讚我們意見好的時候,這就是一個衝突,所以我對會面是失望,完全達不到反映民意。

在「對話會」發言的山頂區議員楊哲安期望,林鄭月娥可以「落區」直接聽取民意。

楊哲安說︰行出第一步聆聽是好的,但是否太遲就見仁見智,最主要是想聽到她有何具體行動可令現時社會撕裂修補和和解。她沒有即時回應,大部分時間都在聆聽,期望她直接落區、即更加「貼地」,直接跟市民和居民聊天。

對於林鄭月娥下周四舉行首場社區對話會,能否改善目前社會問題。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認為,政府的對話安排「可笑」,她亦不抱太大期望。

陳淑莊說︰我覺得如果林鄭月娥真的明白,真心、真誠對話的重要性,她應該更需要明白,擺出這些前設,未開始對話就先要有要求的界限,其實會令整個對話失焦及失真。所以林鄭月娥要做的這些約二百場左右的溝通、包括那三種不同形式的對話,其實我不是抱有太大期望。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指,政府落區與市民近距離接觸是好事,但擔心保安的安排,她指政府可以考慮網上對話,讓市民直接表達意見。

李慧琼說︰如果網上對話,可以讓不同的市民直接寫一些訊息給主要官員,亦都可以減省保安的壓力,可能警察現在都很累,所以我希望除了她(林鄭月娥)已經計劃的,我多次都說,多形式、多渠道,而且不只有她一位,還要整個問責班子都應該與不同的市民見面,這樣會比較有效。

屯門公園衛生關注組計劃周六(21日)在屯門公園發起遊行,要求當局更有效打擊屯門公園的噪音及涉嫌賣淫的問題,但周四接到警方的反對通知書,決定提出上訴。關注組批評警方在商討期間「刻意刁難」,目的是打壓集會及表達自由,對警方禁止遊行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