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周二開會,通過個別死亡個案只會在「與疫苗接種有潛在關聯的情況」才會公布。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周三強調,當局並非不提供資訊,而是如果只公布與疫苗接種關聯個案會更清楚。(方德豪 報道)
陳肇始周三在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表示,目前資訊很多,如果市民只見到偏面資訊,無機會了解全面,她形容這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可能令大家混亂。她強調,安全監察報告自7月起會在專題網頁定期更新,市民在網上可獲悉所有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
陳肇始說:「我們不是不提供資訊,而是我們要向市民表達,這些是有意思的個案,不是每一個個案都恆常地公布,這個其實我們都會做,不會隱藏甚麼個案,如果個案與疫苗接種有潛在關聯的情況下公布,我們認為是更加清楚。」
陳肇始承認,香港疫苗接種率「有很大進步空間」,但隨著擴大組群及提供不同誘因,預約數字上升,她稱感到鼓舞,希望市民繼續預約,接種率越高越好。她認為未來三個月是關鍵,當香港建立疫苗屏障,可盡快回復生活和經濟。
對於政府將研究第五波疫情時,會否限制未接種疫苗人士進入食肆、學校和戲院等場所,陳肇始表示,有關建議需初步構思,會與教育局及學校商討細節,強調由風險角度是保護整體市民,接種疫苗是唯一更好控制疫情方法,希望市民盡快接種疫苗,擁抱有關做法。
陳肇始又指,當局已收到復必泰新冠疫苗(BioNTech)接種年齡降至12歲的數據,會交予顧問專家委員會考慮,一旦收到委員會建議,可於短期内就降低接種年齡的申請作出決定。她指如果降低接種年齡,會與教育局商討細節,包括是否安排到校接種等。
另外,委員會成員之一、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在接受商台訪問時指出,藥廠的數據理想,暫時所有委員都支持降低年齡門檻,相信很容易能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