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民主黨周三(20日)召開中委會,推薦8人出戰區選,是「完善」立法會、區議會選舉後首次有民主派參選。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見傳媒時表示不評估有多少選民支持民主黨,亦無法估計「入閘」的機會;而早前「放風」10人參選,現時減至8人,羅健熙坦言有黨員對選舉有掙扎放棄參選。有評論員預料,民主黨一旦參選,將進入進退失據的尷尬局面,勢被大批選民離棄。
民主黨早前接受《明報》訪問時指,擬派出10人參選區議會,在參選同時,民主黨對六四與及反對區議會改制的立場不變。
由當初擬派10人參選減至至8人,羅健熙解釋以目前的選舉的環境,黨友「有掙扎好正常」,放棄參選基於黨友對選舉的看法有改變以及家庭等因素,相信跟未能舉辦「籌款晚宴」一事無關。羅健熙表示,該8位參選人有現任與前任區議員,最終參選人數仍有變數。在會上羅健熙與副主席莫建成被問到他們本人是否在推薦名單上,羅健熙稱暫時不會確認是否有意參選。

新制下參選者也要經過多重審查
區議會改制之後,先要取得當區50位選民提名,亦要通過俗稱「三會」各三名成員合共9個提名,「三會」分別是當區分區委員會、防火委員會與撲滅罪行委員會。另外,亦要通過資格審查,確保符合「愛國者治港」原則。
羅健熙在會上透露,「三會」的名單透明度低,無從得知「三會」成員的聯絡名單,縱使他曾擔任南區區議會主席,過去與「三會」成員有聯繫,但以他所知,很多政治立場中立的成員也被踢走,民主黨促民政事務署公開「三會」的名單,讓有意參選的政黨可以獲得相關聯絡資料。
羅健熙說:如果講到「入閘」的機會,我想現在的評估一直沒有改變,我們一直以來的評估就是沒有評估,我們沒有辦法去估計。這個年代不只是我們覺得自己符合的條件,就可以符合到這個條件。

民主黨:希望在建制仍有民主派聲音
記者會上被問到為何民主黨參選一個他們反對的選舉?羅健熙解釋,目前政壇的「主旋律」充滿奇怪又荒謬的說話,民主黨希望在體制中仍存在有邏輯的聲音;雖然區議會在政治上可以改變的空間很少,民主黨希望透過地區工作服務建立社區關係,這是決定參選的原因。羅健熙又指,無辦法猜想投票率有多少,以及選民對他們參選的「接受程度」有多高。
羅健熙說:我無辦法影響所有對我們有意見的人,但我參與選舉也好,無人報名也好,我想我們態度也是一致的,我們要做自己的決定。民主黨是按自己的意念、政綱、立場,我們想做的事情,便去做這個決定。
羅健熙強調,民主黨創黨至今沒背離一國兩制原則,相信符合效忠特區及《基本法》的條件,惟實際能否獲足夠提名票難以估計。
分析:參選陷尷尬局面 將流失選民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在《明報》曾指出,連他也不確定民主黨堅持六四立場是否有違反效忠要求,但他認為北京已不在乎民主派是否參選,但會期望民主黨過渡成為愛國者。 外界亦有質疑民主黨是否需要進入建制,在北京面前證自己是「愛國者」。
時事評論員鍾劍華預料,民主黨會找一些「阿爺會過關的人」參選,但縱使參選可測試到北京「入閘」的「界線」,但如果有參選人連提名票也拿不到或最終被DQ,只會造成兩頭不到岸的尷尬局面。
鍾劍華說:現在的問題,依你區議會的玩法,根本是完全沒有空間的。立法會可能還可以有些東西投反對票、有平台說話,但區議會第一沒有人理你,你進去之後,甚麼人會留意你,沒有人會知道你,可以換取甚麼空間呢?如果這樣選的話,太侮辱,你侮辱你自己是你的事,但你現在還侮辱了選民。
鍾劍華指,在2019年前民主黨希望年輕化,在這個「屈辱」的環境下參選,連和理非的昔日支持「又傾又砌」忠誠選民也可能離開民主黨。
鍾劍華說:民主黨不會爭取到新的支持者,但他們可能會失去更多原本支持的人,這個可能性更大。

新制度下區議會的直選議席僅18%,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提名期由10月17至30日。
記者:張仕仁 責編:溫曉平 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