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改制」僅限「愛國者」參與的首個區選,提名期周二(17日)展開。在爭議浪潮下,民主黨仍決定派6人參選,硬撼建制派逾百人的參選名單。有分析批評,面對一個明知是「假民主」、「低認受性」、「入閘微」的選舉,加上遭親中陣營質疑根本無資格入閘,甚至開條件「羞辱」,不明白民主黨為何仍堅持參選,又指若為「保飯碗」作無謂的堅持,恐不但無法增加新支持,更會失去原有支持,「唔選好過選」。
民主黨最終決定只派 6 人出戰
香港大幅改變選制的首個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提名期周二(17日)展開。早前宣布推薦8人參選的民主黨,最終決定只派6人出戰,除了油尖旺區議員朱子洛尋求連任,其餘5人都是在前年區議員宣誓前的辭職潮中離任的區議員,包括黨主席羅健熙、副主席伍凱欣、葉梓傑、潘秉康和黎熙琳。
建制不斷炮轟不符「愛國愛港」標準
對於連日來,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和親中人士不斷炮轟民主黨不符「愛國愛港」標準,質疑成員曾拒絕宣誓、不認同新選制等,羅健熙如此解釋。
羅健熙說:我不會認為當時沒有宣誓就是拒絕宣誓或拒絕認同,我們已多次說每次參選選舉聲明都有相關條款,我們要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這情況沒有改變,我自己亦沒有改變。民主黨不論有幾多區議員,都是擁護一國兩制、支持一國兩制。
不過,說法似乎未能「討好」親中、建制派。與中聯辦關係密切的《大公文匯報》周一(16日)發表多篇文章指,民主黨「 舊瓶舊酒冥頑不化」,而對於「與反中亂港勢力割席」、「為煽動反中行為道歉」、「效忠」等「重大原則問題」,主席羅健熙則不斷避而不談,「根本不符合『愛國者』的要求」。
由宣布派員參選至今近一個月,目前民主黨仍未取得任何「三會」提名,羅健熙拒評民主黨入閘機會。
但有親中報道指民主黨被禁止入閘,本身是資格審查會成員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周一(16日)回應傳媒時指出,入閘條件必須是資格審查會認定的「愛國者」。
曾國衞說:你說現在已經決定哪個政黨、候選人、參選人有資格或沒有資格是言之尚早,我也沒有聽過任何指令,哪些會可以通過資格審查或不能通過。
不過,即使民主黨全數6人成功入閘,但面對建制派逾百人參選全港44個選區,爭奪被削剩2成、即88個的直選席位,不少分析認為,投票率低的情況下,民主黨當選機會微。
評論:不應、亦沒有合理理由去參選
前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向本台整體分析指,不排除民主黨部分人為保住原有的「飯碗」等資源而出選,但他指出,民主黨「競選難、入閘更難」,過程中要「卑躬屈膝」向「愛國者」求提名票,他認為民主黨根本不應、亦沒有合理理由去參選。
鍾劍華說:因為民選議員佔的比例很低,區議會性質已被徹底改變。還要經過「三會」這完全沒有經民意授權的人去提名,及通過資格審查。整個過程基本上一個充滿欺騙性的「假選舉」。(民主黨)自己本來有民意基礎,卻要向「三會」的「街佬」(街坊委員會),當中部分人更是以前選舉失敗者,求他們的提名。我認為很不值得去接受這種屈辱。就算你選到,又會有甚麼「行為負面清單」,要聽民政事務事務處指示做事,而(區會)主席不再是選出來,而是由政府官員擔任。可見整個議會已經變了。
評論:恐最後變得「 兩面不是人」
鍾劍華又指,據近來泛民人士的反應可見,民主黨接受種種「屈辱」的做法,不符合原有支持者的期望,恐最後變得「 兩面不是人」。
鍾劍華說:權衡得失,我認為不參選比參選好。不選還可以保持住自己一個態度,令到原本支持者不會流失,或流失慢些。所以(民主黨)這次個決定,我覺得是有些令人失望。
鍾認為,早在有親中陣營開出「割席」等6大苛刻條件時,民主黨就應杯葛選舉,惟民主黨卻繼續甘願被「羞辱」,而對方一直不願領情,嘲諷連連,民主黨若如此下去恐「自甘墮落、失去一切」。
記者:李若如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