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阻止新冠肺炎疫情再惡化,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周一(23日)宣布「禁酒令」,但有關決策引起全城巨大迴響。就連三位行政會議成員也於周三(25日)跟林鄭「割蓆」;三人都認為禁酒無助抗疫,促請政府要對症下藥,減低市民社交活動才是重點。另外亦有酒吧員工批評禁酒令等同要他們結業。(文海欣 報道)
香港周三新增24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累計個案增至410宗。確診病人由11至57歲,再有3宗個案懷疑與蘭桂坊群組有關,包括第389宗是在蘭桂坊表演的樂隊成員,該樂隊早前已有數名成員先後感染;第394宗個案是蘭桂坊酒吧insomnia的一名服務員,樂隊曾到該酒吧表演;另外第411宗個案是沒有飛行一段時間的空中服務員,患者曾到訪蘭桂坊insomnia酒吧及另一間該樂隊曾到訪的尖沙咀酒吧。
由於多位香港確診新冠肺炎病人均有留連香港「酒吧街」蘭桂坊記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聲稱「喝醉會有親密行為,增加感染風險」,早前決定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立法禁止全香港8,600多家餐廳及酒吧提供或販售酒類飲品。
在酒吧工作的黃先生周三(25日)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對禁酒令感到無奈,認為禁酒無助防疫,因為即使沒有酒精亦可以有親密行為。他明白要支持對抗疫情,但政府卻無措施援助,相信很多小型酒吧會就此結業,而且即使如政府所說有小食牌,亦難以生存。
黃先生說:你就算不飲酒,出去吃飯都有感染的機會,其實這些只是藉口。好像特首說,你有小食牌可以做其他小食,但問題是有小食牌都是做雞翼、三文治等,無可能維持到生計。因為我們都要依靠酒牌,賣啤酒、紅酒等生存。雖然有小食牌可以煮小食,但生存不了,要虧損人工、租金等去做,倒不如不做。
黃先生續指暫時未收到通知,未知道措施實際操作如何,若實行後他們都會停業。
香港酒類行業協會亦反對政府的禁酒令,認為這是沒有邏輯,酒精飲品並非疫情再爆發的罪魁禍首,促請政府對症下藥解決問題,並堅決執法檢控違反檢疫令人士。協會又建議政府訂立指引讓酒吧食肆行業加強衛生管理,例如強制顧客驗測體溫,座位保持距離等。
而禁酒令同樣受到行會成員的批評。身兼行會成員的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周三(25日)召開記招,指出「禁酒令」不只影響酒吧,飲食業也受影響,禁酒等同令他們無法營業。他認為政府應在人工、租金及差餉上協助持酒牌的處所。業界反建議自願停業14日代替「禁酒令」。
張宇人說:我們希望政府即使宣布禁酒也好、封城也好。 我們一致要求政府最好不要做,因為沒有必要。但如果要做我們都會配合,如果她要做任何措施,希望她「找數」,因為只有她有錢,幫到我們過渡第二波疫情爆發。
張宇人又透露,飲食業界普遍達成共識,所有光顧食肆、酒吧或娛樂場所的人士都要戴口罩,不戴口罩及戴監察手帶人士都不招待; 另外又有商討能否讓枱與枱之間保持1.5米距離。
另外,行會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出席電台節目時,都認同禁酒令無助對抗疫情。他建議可以立法限制市民聚會人數,以4人最合適,目的是要防止社交活動。
湯家驊說:我自己個人的建議是要對症下藥。第一我們要不外出、第二如果出外都要盡量減少人數、第三要與其他人保持安全距離,這些才是我們要達到的目標。如果要達到這些目標,仍在應否飲酒的課題上糾纏,對不起,我覺得沒有特別的意義。
另外,行會成員葉劉淑儀同日在另一電台節目直言,「全球只有香港這樣做」,她認為針對賣酒並非抗疫好方法,這種以立法限制個人自由,相信會受到司法覆核挑戰,因根據普通法原則,一定要合乎限制比例。
而行會成員林正財周三則向傳媒透露,禁酒令是間接的手段,政府正密鑼緊鼓,研究相對有效和直接的措施,期望有效令市民保持社交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