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出「新十條」後,疫情恐海嘯式爆發,民間出現搶藥潮,更蔓延至香港,個別品牌的止痛退燒藥物大量缺貨。本台到多區藥房和超市視察,店員均稱未知何時恢復正常供應,補貨亦僅搶到數十盒,價格較以往貴約一倍,有不少顧客稱為內地親友買藥再轉寄。港府稱,會確保藥物供應,籲市民勿過度購買。
上周中國內地在新增新冠確診9千宗水平時突公布「新十條」,消息一出,全國都開始搶購感冒藥、咳嗽藥、「連花清瘟膠囊」等藥物備用「保命」,「一藥難求」下,價格炒貴逾1至2倍。而這股「搶風」亦吹到香港。
本台記者周一(12日)以顧客身分分別到九龍灣和深水埗一帶的藥房、超市、日用品零售店和便利店視察,個別品牌的止痛退燒藥被大量搶購已造成缺貨,有個人護理連鎖店更貼出告示,一人只可限購5盒同一品牌的藥物。有藥房店員向記者稱,現在仍未知何時才恢復正常供應。
藥房店員說:「必理痛」大部份都沒有,部份款還有少量。
記者說:何時才有貨?
藥房店員說:未知,真的不知道。到處都沒貨了,這是剛剛補回的貨,只有幾十盒,都在這了。

該藥房店員又向記者稱,「必理痛」特效藥已賣到148元,而普通日常款則賣87元,價格較以往貴約一倍,而「必理痛」特強傷風感冒藥更幾乎「斷市」。
記者亦見有不少操普通話的顧客到藥房欲為內地親友購買止痛退燒藥而撲空,改買十多盒另一品牌「樂信」傷風感冒藥,亦有人改買「蓮花清瘟膠囊」。

港九藥房總商會副理事長張德榮周一接受港台節目採訪時表示,很多市民集中買指定熟悉品牌的止痛退燒藥,有關品牌自第五波疫情以來,供應量也不是太穩定,例如零售商要求入10盒,最後只得3、4盒,送貨時間也較長,而藥廠從其他地區調配藥物需時,加上藥廠每年有固定的產量計劃,預料難以在短期內大幅增加產量,但相信今年初第五波初期止痛退燒藥斷貨情況不會重演。他呼籲市民改購其它品牌的同類藥物。
張德榮說:這款撲熱息痛港有很多其他藥廠同類藥物可替代,功效也是一樣,供應亦穩定,只是大家都集中買自己較為熟悉品牌,而令某一品牌的止痛藥缺貨。
香港近日將入境內地的深圳健康驛站名額增加至2000個,對於此安排會否加劇藥物缺貨的情況,張德榮指出,由於當地會限制攜帶入境的藥物數量,相信通關名額增多的影響不大。
港九藥房總商會表示,自中國內地上周公布放寬防疫的「新十條」後,不少市民於香港大量購入止痛退燒藥寄回內地,近一星期多了四成人購買必理痛,導致在香港的供應更為短缺,特效藥缺貨最為嚴重,料一至兩星期後能恢復供應。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日前表示,會確保藥物供應,醫管局有足夠存量應付需要,市民毋須過度購買。
香港目前在冬季流感高峰期下新冠疫情持續升溫,過去一周確診數字屢創新高,最近連日有約1.5萬宗水平,本已導致香港止痛退燒藥的需求大增。
而多位中、外專家警告,中國在「準備不足下」而鬆綁防疫,新冠疫情將會海嘯式爆發,包括港大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彭博》引述英國科學資訊分析公司Airfinity、《上海預防醫學期刊》上月刊出的廣西衛健委主任研究分別指,中國長者疫苗接種率、全國疫苗加強劑接種率低,且缺乏群體免疫,若未有準備下在冬季一下子放開「清零」政策,恐高達逾200萬人病死。中國當局估計亦深知情況不妙,近日全力催谷老年人疫苗接種。
一旦大陸搶藥潮「恐慌性」加劇,預料屆時香港的藥物供應會受到更大影響。
記者:李若如 責編:方德豪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