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財經評論員認為,23條通過後,只會加速香港的人才外流,外國專才根本沒有興趣留港就業,勞動人口下跌將會增加樓市下行壓力。
財經評論員顏寶剛、利世民在本台的《財經自由講》批評,港府一意孤行「開快車 」通過23條立法,否認法例會為營商環境及香港整體經濟帶來負面影響是自欺欺人。
顏寶剛指出,雖然低下層工作仍然缺人,但金融、法律及會計界不斷裁員,減少辦公室租用面積, 反映私營公司對香港營商環境欠缺信心。 他又指出,雖然官方數據記錄失業率長期在3%以下,接近全民就業,但是總勞動人口數字已經連續跌了五個月,總勞動人口現少過370萬,23條加速人口外流,勞動人口正在萎縮, 影響經濟生產力的成長。顏寶剛質疑,外國專才根本沒有興趣留港就業。
顏寶剛補充:「當然大家知道過去幾年移民人數增多,但是香港特區政府引入專才,包括『高才通』政策,如果是成功的,『高才通』已經有五萬多,另外又有十萬多人流入香港,為何總勞動人口會不斷下跌呢?而且下跌的趨勢持續,你怎樣去解釋這情況?這是否反映了『高才通』來到香港,他們不是真的在香港就業?」
利世民預料,總勞動人口下跌加上政治因素會為樓市帶來雙重打擊,影響其他資產價格;總體經濟下行壓力持續,最終會影響低層市民,甚至出現需要和其他地區的低端勞動力競爭工作機會的情況。
利世民說:「供應增加必須配合需求增加,住宅需求很大程度是建立於勞動人口,你要有工作才會有錢去交租、付按揭。在勞動人口下跌情況下,我懷疑需求是否能夠維持? 當然大陸很多有錢人,這是事實,十多億人中最有錢的千分之一,都以百萬計所,可以去香港,但是在過去20年,香港是否已經將這班人口吸納得差不多?」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28日宣布廢除2010年以來推出的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及新住宅印花稅(NRSD),樓市全面「撤辣」初期,二手住宅成交量出現「小陽春」,
但「辣招」撤銷將近一個月,市場購買力出現疲乏情況,令人擔心樓價會再次下跌。
記者:江穎(美國華盛頓 報道) 編輯: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