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反修例風波以來,港府已不斷強調要打擊所謂「假新聞」。近日港府再稱7.1刺警男子受假資訊激發,強調會管制「假新聞」。有新聞學者認為,有威權國家也會利用法律,名義上打擊假新聞,實際進行管制。若新聞媒體純粹客觀報道事件不能說是假新聞。(文海欣 報道)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二(6日)出席行會前見記者,提到現時危害國家安全風險仍然存在,包括社交媒體「欠缺監督」,長期散播「假消息」。同日,警方國安處指港獨組織「光城者」涉嫌策劃於本月上旬,在不同地點放置爆炸品TATP,行動中拘捕9人,包括6名中學生。

在7.1「銅鑼灣血案」,港府指襲擊者梁健輝是受假資訊激發後犯案,親中媒體又指其家中有大量反修例新聞剪報,但未有說明新聞內容。親北京人士指必須討論就管制「假新聞」立法。

民主黨:港府正收緊港人僅有的自由空間
民主黨資訊科技及廣播政策發言人冼卓嵐對本台指,表面跡象可見港府正透過不同政策範圍收緊港人僅有的自由空間,例如電話卡實名制、電影審查制度、再到所謂假新聞假資訊。
冼卓嵐說:究竟何謂煽動一些人可能作出所謂暴力行為?究竟定義或現在他們拘捕的人士當中,情況如何?因為現在還沒審訊,但有好多案件可能不方便披露,會令香港人或傳媒會有自我審查的情況出現,因為擔心寫或說了某些事,被指煽動。
林福岳:純粹客觀報道事件不能說是假新聞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林福岳同日接受本台訪問時說,「假新聞」或「假消息」有分兩種,一種是錯誤訊息但非刻意寫錯;另一種是有目的地創造不存在的資訊。他指若政府要指責媒體做假新聞,必須指出哪方面沒有發生且寫錯。如果不揣測他背後的原因,不去延伸說這件事怎麼做,純粹客觀報道這件事,就不能說是假新聞。
林福岳說:如果新聞媒體今天報道這件事,我們所謂的客觀、真實,就是有發生,那至少裡面的「where哪裡」、「who誰」及「 what甚麼」,這些事情是可以。但如果媒體去用猜測的方法去說「why為甚麼」怎麼會這樣發生或「how」去表達媒體自己意見。
黃兆年:《蘋果》《立場》不應被視為假新聞來源
台灣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黃兆年對本台指,《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是少數獨立於中國媒體控制的獨立媒體、提供多元言論和資訊的平台,這不該被港府視為假新聞來源。他說很多威權國家也會利用法律名義上打擊假新聞,實際進行管制,他舉例在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政府也設立相關法例,但實情是打壓反對黨及媒體。他認為現在中國明顯要將香港內地化、威權化。
黃兆年說:中國和香港的關係來說,中國是在香港做state building (國家機關建構),他想要在這邊製造一個有效管治的政府機關,把香港內地化。所以他怎麼做呢?就是放大政府的權利,然後縮小公民社會的空間,然後縮小媒體空間,然後洗腦。

張錦華:大多國家以事實查核機制處理 非立法規管
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對本台指,所謂判定和處罰「假新聞」,也與保障新聞自由有衝突,但大部份自由國家會以事實查核(fact check)機制處理。
從無國界記者組織最新發布的「新聞自由掠奪者」名單可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首度上榜,被指大規模打擊新聞自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等人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