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法】港府將優先考慮以管理方式處理 李家超:自由不等於任意妄為

0:00 / 0:00

香港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於香港電台節目指,當局正研究處理「假新聞」問題。他強調會按香港具體情況進行法律研究,又認為管理方式將會是優先考慮。

李家超接受港台節目《盤點政策》訪問時表示,會從「平衡角度」訂立措施,立法是手段之一,而他個人認為管理會是優先考慮。他指,有國家的管理做法是要求移除對社會造成破壞的虛假訊息,並會給予申辯機會。不過他形容此過程「好煩」,因為訊息經媒體推出之後就「千變萬化」。另有做法是要求發布者作聲明,例如有關訊息「未經求證及查證」等。

李特別提到,外國亦有做法針對選舉,如傳媒不能發放與選舉有關訊息等。他強調當局正進行法律研究,並按具體情況選擇,再決定所採用的方法。然而,片段中李家超未有說明,他所提及的「外國」及「有國家」為哪些國家。

據港台報道指,李家超認為業界應自訂一套自律、有公信力的守則,令新聞從業員更專業,以及達到社會期望。同時強調,「自由不等於任意妄為,而當自由在法律下進行,便愈有自由的空間,否則便會出現弱肉強食的情況。」

他又提及,社會有共識要立23條,問題不在於立法時間,而是立法後是否能處理涉及國家安全風險的問題,將會參考其他普通法國家的做法。

自反修例運動後,港府官員及建制議員已多次開腔談論「打擊假新聞」。特首林鄭月娥曾指,當局是假新聞的「最大受害者」。她於今年施政報告提及,打擊「假新聞」為完善國家安全的工作之一,會研究修訂或制定法例,打擊散播假新聞和仇恨言論,以及侮辱公職人員的行為。

而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接受傳媒訪問時曾表示,部分假消息已「植根於社會」、「埋下治安隱患」,又多次批評記協「有違專業」。他指假新聞有客觀標準,常人亦懂得分辯,並否認政府會將逆耳說話列為假新聞的說法。

民建聯葛珮帆本月初就明言,立法打擊假新聞勢在必行。她認為,假新聞對於社會產生明顯不良影響,包括「黑暴時期」及疫情期間傳媒所捏造的散播恐怖主義的信息。她又稱,國安法實施前後香港傳媒仍然興盛,反映法例未有影響新聞自由,而「專業忠實報道新聞」的傳媒更毋須擔心。

不過,香港外國記者會(FCC)月初公布的新聞調查結果顯示,8成受訪記者認為國安法實施後,新聞工作環境變差。而就港府多次建議立法禁止假新聞問題上,有高達91%受訪者表示憂慮。當時葛珮帆就大肆抨擊,指FCC打着維護新聞自由的幌子,唱衰香港,打壓國家發展,而外媒記者充當外國勢力的喉舌。

記者:沈彥恒 責編:張薇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