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檢條例】港立法會三讀通過修例 反送中電影或難再在港上映

0:00 / 0:00

香港立法會周三(27日)三讀通過《2021年電影檢查(修訂)條例草案》,規定檢查員須考慮影片上映是否會「不利」於國家安全,並賦予政務司司長「把關」權力,撤銷不利國安影片已獲發的准許證明書。商務及經濟局局長邱騰華強調,修訂條例不會影響電影業「正常運作」。在會上就有建制議員批評部分本地電影,指它們宣揚「恐懼、危害國家、醜化香港」等訊息。

邱騰華:修例不會影響正常電影業運作

「電檢條例」修訂草案通過後,邱騰華強調不會影響電影業「正常運作」。他指,當局確信絕大部分電影不涉及《港區國安法》的考慮,今次修例是為完善電檢條例,有助電影業界有所依從,不會誤闖紅線。

邱騰華說:檢查員要小心留意影片之中,有否描繪可能構成危害國家安全行為或活動,亦要留意影片會否造成認同、支持、宣揚、美化、鼓勵和煽動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我想強調這次修訂,並不會影響電影業正常運作,因為確信大部分電影,不會涉及國家安全考慮。

今次通過修訂條例罰則嚴苛,若上映未獲豁免或核准影片,罰則由現時監禁1年及罰款20萬元,大幅提高至監禁3年及罰款100萬元。

梁美芬:《十年》煽動港獨、仇中情緒

立法會三讀上,有議員批評部分本地電影「政治不正確」。其中經民聯梁美芬就指,自己曾經在戲院觀看電影《十年》,他批評電影煽動「港獨」、「製造仇中情緒」、「美化自焚等行為」,認為類似的激進電影某程度上造成2019年大規模示威,而政府當時竟坐視不理。

梁美芬說:當時我已經嚇了一跳,原來當中充斥仇恨國家、仇視普通話、浪漫化絕食和自焚等行為,販賣恐中仇中情緒,亦是煽動港獨。他們說要十八區遍地開花,以《十年》宣揚政治理念,當時我們香港的政府可說是坐視不理。

陸頌雄:政治電影劣幣驅逐良幣

工聯會陸頌雄在會上相當激動。他批評民主派無法議會抗爭卻仍不斷「擦邊球」,以文化和電影產業宣揚「恐懼、危害國家、醜化香港」等訊息。他解釋,如任由「黑暴電影」上映,更會破壞電影生態,令業界淪為只能拍攝政治炒作的題材。

陸頌雄說:(《十年》)很明顯是配合「攬炒派」醜化香港、危言聳聽的策略。煽動了很多人尤其年輕人,對未來的絕望或恐懼,繼續在2019年做出很多非理性,甚至是違法暴力的行為。為何一定要拍危害國家安全的題材?是否真的沒意念呢?電影人?正常健康的電影業界,根本不覺得(修例)是個問題。

他又批評今次修例有漏洞,因為網上平台未受監管,應把本地串流平台納入規管範圍,同時呼籲政府巡查區議員於辦事處播放「違法電影」。

而業界代表議員馬逢國則指,政府有憲制責任按《港區國安法》作修例,《基本法》上言論自由必須與國家安全平衡,呼籲政府向業界清楚解說,避免業界觸犯紅線。

修例未涵蓋網上影片 邱騰華:會全面及小心研究

對於議員轟今次修例未涵蓋網上影片,邱騰華續解釋,電檢條例只適用於符合「上映」定義的影片。而至於會否將條例下的電影檢查制度伸延至規管範疇外,如於網上發布、不符合「上映」定義的影片等,當局則需全面及小心研究,因若加入網絡規管,將超越是次條例,令草案無法盡快生效。而條例草案生效後,將更新檢查員指引,供業界及公眾參閱。

反修例電影或難再在港上映

該草案未正式通過前,業界已飽受壓力,不少以反修例運動為題的電影,只能「轉場」以網上或團體播放。早前入圍金馬獎的電影《少年》,已於其預告片顯示「香港不能公映」;短片《執屋》經檢查後被要求刪剪、改名,並加上「可能構成刑事罪行」的警告字句。

另外,獨立電影商「影意志」發行的反修例運動紀錄片《佔領立法會》及《理大圍城》,曾於放映兩小時前才被電檢處通知電影被評為三級,未成年人士需要安排退票。而官媒曾抨擊高先電影院和藝術中心放映《理大圍城》,最後電影播放無奈取消。

記者:沈彥恒 責編:張薇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