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冬至開始一連5天,香港出境人數達到257萬人,入境的旅客就只有約68萬,大部分港人蜂擁外遊或北上消費,嚴重打擊香港經濟。電影業界於周三(27日)公布的統計顯示,今年聖誕檔期票房較去年同期跌逾4成,創20年新低。業界人士指出,電影業是反映香港經濟的指標,新一年香港市道能否復常仍然令人憂慮。
香港影業協會及戲院商會屬下的機構,綜合平安夜至周二(26日)三日,所有電影票房收入近1960萬港元,較去年同期少逾1320萬港元,票房收入最好的3套電影都是西片,其中最好的一套3日票房約是660萬元,第4的是日本動畫電影,到第5位才是香港電影。
協會指,聖誕假是戲院業重要的黃金檔期,今次大跌反映香港電影業消費市道持續低迷,電影及戲院業生意嚴峻、經營十分困難,情況令人擔憂。
聖誕檔期上映的電影中,票房最高的是《水行俠與失落王國》,共收入659萬元,港產電影《年少日記》及《爆裂點》,票房分別130元萬及58萬元,排第5及6。
業界人士:電影業是香港經濟的「寒暑表」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前會長田啟文(藝名:田雞)周三(27日)接受本台訪問指,今年香港電影產量比去年多,票房低的原因仍有待研究,而過往電影業是反映香港經濟的「寒暑表」。
田啟文說:「因為如果經濟好與不好,很容易通過看電影的票房及喜好,作為指標或數據參考,業界慣了用香港電影去看未來經濟情況。」
至於電影票房低是否業界一個「警號」?長遠帶來甚麼影響?田啟文認為,今年票房成績不理想,但不應該單從聖誕節三日假期的數據,去判斷整體香港電影的情況。
田啟文說:「香港電影嚴峻一向嚴峻,自從這10幾年、80、90年代,一向走下坡,這影響到甚麼?影響投資者的信心,沒有人投資電影,香港觀眾會少了選擇,所以業界不會那麼武斷,用一時三刻的數據,去判斷最差或不理想,如果差的話應是疫情。」
評論:港人在香港消費不開心
財經評論員顏寶剛同日對本台分析指,近年港人消費、娛樂模式改變,大批港人北上消費,香港經濟下行令人憂慮。
顏寶剛說:「香港人北上消費都有個心態,就是在香港消費不開心,在香港洗錢不值。今年開始復甦,到底新年假期情況如何?1月底、2月初又到農曆新年,到底零售市道是否能夠復甦?暫時看不到這個趨勢,反而見到有些零售業考慮結業、裁員,這反而令人擔心。」
雖然港府與商界商討後推出多項措施,力谷聖誕市道,但現實是仍有不少旅遊、飲食零售業界反映,市況不似預期。
港府包括向全港市民派發20萬張價值100港元餐飲消費券等,而公共交通按慣例有通宵服務。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親自在聖誕節期間推廣香港,他於平安夜在網上發文。他說,無論是街頭巷尾或大小商鋪,都充滿各種節日特色布置和燈飾。許多鬧市旺區、旅遊熱點,人流明顯增加。
不過,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在《商台》節目指,香港餐飲業界的聖誕生意大受打擊,比疫情全面通關前更差,平安夜飲食業的生意只有約3.8億元,比去年減少超過1成,又指不少餐廳和酒店自助餐等未如以往般爆滿,甚至毋須提前訂座。 有網民上載一家香港酒店餐廳圖片,在平安夜的自助餐時段竟是空無一人。
記者:董舒悅 編輯: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