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拒回應訴求難緩和形勢 建制派晤美領事籲勿過度反應

0:00 / 0:00

香港反修例示威持續超過百天仍未緩和,特首林鄭月娥呼籲不同政見的人士要和平表達意見,若訴諸武力只會令香港社會的撕裂更趨深化。有學者認為問題根源在於政府,短期內看不到社會有好轉的跡象。(劉少風 報道)

林鄭月娥周二(17日)在記者會表示,過去的周末,示威者繼續有破壞行為,多區都出現爭執打鬥,呼籲不同政見的人和平表達意見,如果訴諸武力,將不利香港社會情況。

林鄭月娥說:我在這裡呼籲,我們香港是一個包容、和諧的社會,我希望不同政見、不同背景的人士,都用一個和平理性的方法,去享有他們自己表達意見的自由,如果訴諸武力,只會令問題愈來愈複雜,令到香港社會的撕裂愈來愈深化,令我們想行出這個困局,進入復修的路,是愈來愈漫長,這對於整體香港社會都是非常不利的情況。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對本台指,短期內看不到社會有緩和的跡象,如果政府肯採取主動措施回應示威者訴求,相信有助改善問題。

鍾劍華說:每一次的所謂對抗升級、武力激化,都是政府和警方的「不恰當反應」造成,所以如果政府的口講希望平靜,但甚麼都不做,我不覺得短期內很有效平靜到社會,現在出來與所謂示威者衝突的人,有很多都是一些親建制的組織,或似乎受到動員、有組織的,如果政府就過往的一些做法有較嚴謹的檢討,就五大訴求有較合理的讓步的話,我想他們(不同政見人士)也不會搞示威者。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周一(16日)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言,指香港警方在處理反修例示威,對示威者過度使用武力。

警方周一深夜發文反駁,指6月以來,香港發生連串示威活動,暴力逐步升級,示威者在多區大肆破壞,投擲汽油彈、四處縱火、癱瘓交通。面對示威者目無法紀的違法行為,警方一直保持高度克制,在使用武力方面有嚴格的指引。

對於陳淑莊指控警察對被捕者施暴及羞辱,警方已多次澄清,沒有收過任何正式的報案或投訴。警方再次呼籲任何人若有真憑實據,必須舉報。而陳淑莊指控警方以布袋彈射向一名女子,令她失去一隻眼,警方嚴正指有關個案仍在調查,亦牽涉法庭程序,在未有調查結果前,任何人都不應對事件妄下結論。

歐洲議會周一召開會議討論香港形勢,有與會代表指,香港市民為基本權利,過去三個月走上街頭,規模前所未見,但換來的回應是催淚彈、恐嚇和鎮壓等。更引用報道指警方對路人施以過度武力,亦有人投擲汽油彈,肆意到處破壞,強調不接受任何暴力行為,呼籲展開獨立調查。

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周二舉行聽證會,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歌手何韻詩、香港大學(港大)學生、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發言人張崑陽等人獲邀出席,他們將提供「反修例」運動的「第一手資料」,遊說華府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在聽證會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及周浩鼎周二與美國駐港總領事史墨客(Hanscom Smith)會面,反對美國國會議員提出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認為,美國國會是「過度反應」,有關做法並不恰當。

李慧琼說:在美國本土透過立法,企圖去影響香港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怎樣去處理香港的事務,我們認為這不是國際的做法,亦不恰當,所以我們請美國國會應該不要這樣做,很多市民都會認為這是干預的行為。

她擔心一旦實施法案的有關措施,會進一步令中美關係更加緊張,憂慮會引起中央或港府推出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