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關注記協主席被《WSJ》辭退 評論:以炒記者作護身符

2024.07.19

香港記者協會在政治陰霾下終順利換屆,但不足一個月,12名當選執委中已有4人請辭。主席鄭嘉如被《華爾街日報》解僱一事,更引起國際關注。除了多個國際傳媒工會譴責,美國國會也關注《華爾街日報》是否有對香港的新聞自由落井下石。有評論認為,只在安全情況下爭取新聞自由,與真正捍衛新聞自由,是雙重標準。

美國國會行政委員會中國事務委員會(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 CECC)在當地時間周四(18日)於社交平台X發文,指正在關注鄭嘉如當選記協主席後被辭退一事,以及《華爾街日報》是否有份侵蝕香港的新聞自由。貼文更標注《華爾街日報》的帳號。

多間國際媒體均有報道此事,包括CNN、《紐約時報》、英國《衞報》等。國際記者聯會和多個美國記者組織先後發聲,譴責《華爾街日報》,或表態支持鄭嘉如,包括美國專業記者協會(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和美國亞裔記者協會(The Asian American Journalists Association)亞洲分會。前者指出在全球各地爭取新聞自由,對確保報道真相至關重要。另外,北美最大記者工會、美洲傳媒工作者新聞公會(NewsGuild-CWA)主席Jon Schleuss亦在社交平台X發文,指《華爾街日報》聲稱其僱員不可公開爭取新聞自由,實屬荒謬。

鄭嘉如:美傳媒不會因政府施壓而改變

事件受關注程度燃燒至國際層面,鄭嘉如向本台指,對於美國國會關注不感驚訝,雖然能造成少許壓力,但相信影響不大:「以美國來說,傳媒及政府之間好獨立。傳媒一般不會因為政府官員或者機構發聲施壓,就改變自己的行為、活動或報道。」

記協事件牽涉的外媒除了《華爾街日報》,還有英國廣播公司BBC。BBC駐港記者Danny Vincent當選執委後辭任,另一名當選執委的自由工作者李雨夢,亦以個人理由辭任。據了解,她將會到BBC任職。消息指,BBC不希望記者參選甚至擔任記協的職位,但BBC回覆本台查詢時未有正面回應。發言人僅指,「如果員工希望擔任BBC以外的職務,公司有明確流程,包括個人利益聲明和登記外部參與」,確保不會與BBC的工作存在利益衝突。

《華爾街日報》有高層擔任記者組織的幹事,但香港員工任記協主席卻遭解僱。
《華爾街日報》有高層擔任記者組織的幹事,但香港員工任記協主席卻遭解僱。

另外兩名當選後辭任的記協執委,包括「Justice Centre Hong Kong」 高級政策主任張皓明、及獨立媒體《誌》總編輯關震海。鄭嘉如在聲明中,表示部分記協執委「同樣因為僱主壓力」而辭任。鄭嘉如指,按記協會章,在不包括主席的情況下,只要有5位成員便能繼續運作。

評論:在舒適圈才捍衞新聞自由是雙重標準

浸會大學新聞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批評,《華爾街日報》正是因為香港新聞自由受侵蝕,而作出保護自身利益的選擇。杜耀明指,是在安全情況下才爭取新聞自由,是雙重標準:「這些外國機構先保護自己,再考慮怎樣做,甚至以辭退自己的記者作為護身符,我覺得是自私的做法,是保護機構多於維護新聞自由。」

美國國家記者俱樂部(National Press Club)及海外記者協會基金(Overseas Press Club Foundation)也有現任《華爾街日報》的記者擔任理事或董事。鄭嘉如形容事件荒謬,質疑推動新聞自由是否只能在特定的地方進行:「新聞自由是世界各地社會也需要的,不應只在已有新聞自由的地方推行新聞自由,而是在受限的地方,也需要這樣做。」


記者:淳音(台北) 編輯:陸南才 網編:陳家傑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