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遴選委會推薦內地學者任校長 民主派憂難守護港大價值

0:00 / 0:00

香港多間傳媒引述消息,指香港大學敲定新校長人選,由美籍的內地學者張翔出任新校長,是港大歷來首次由大陸出生的學者出任校長。有民主派遴選委員會成員表明,並沒有投票支持張翔,關注他是否可以守護港大價值,但有建制派校董表示,希望外界客觀看待人選。(林國立 報道)

港大校長馬斐森今年2月宣佈辭職,校方啟動校長遴選程序。香港多份報章引述消息,指遴選委員會週四(11月30日)會議,討論四名校長人選,包括張翔、一名港大現任教職員,以及一名英國及一名美國學者。

《蘋果日報》引述消息指,英美學者都不是華裔學者,其中一人與委員會會面時表現開明,認為港大校園可以討論港獨,這議題即使有爭議,但言論自由應受保障。但校委會主席李國章就在會中指出,和委員私下商討過,認為兩名外國學者都不適合港大,委員會亦同意張翔,建議港大重視科研、面向中國的方向。經兩小時討論,委員會以7比4落實推薦由張翔出任新校長,是港大歷來首次大陸學者出任校長;有關建議仍有待校委會通過。

現年54歲的張翔,南京大學本科畢業,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現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講座教授,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回應查詢時未有證實消息,但批評有人不遵守會議保密原則。

李國章說︰我們保密的,如果有甚麼消息有人漏了出去,那個人就沒有誠信、沒有道德。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亦是遴選委員會成員,他指討論過程保密,但自己沒有投票予張翔,關注他是否可以捍衛港大價值。

葉建源說︰我投的票並沒投在現在大家見到報道中那位人士,我亦需要向校友交代這個做法,雖然我知道整個遴選委員會是一個集體負責制,我特別看重是核心價值,包括院校自主及學術自由的重視及堅持。

港大教師及職員會主席張星煒回應傳媒查詢時表示,預計到李國章會出手操控校長遴選,難以期望張翔會捍衞學術及院校自主,他亦質疑張翔欠缺大學行政經驗,之前只是做過系主任。

港大校董、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她沒有參與校長遴選過程,港大近年風波不斷,包括學生主張「港獨」和衝擊校委會風波,希望新任校長可以帶領學校專注學術,減少撕裂,她又認為,由科研專才出任校長,可以配合香港科研發展是好事,外界不應以有色眼鏡看待。

葉劉淑儀說︰校園很多風波,有本土行動,有學生參與佔中(佔領運動),相當撕裂,還有校委會委任的各種風波,希望這位校長一方面可以堅持大學管治原則,減低校園政治化,保持校園獨立,和保持學術自由,我覺得不應用有色眼鏡,誰在內地出生、內地讀書就有偏見,愈來愈多國際學者在內地出生,希望各界客觀看待,不要帶有色眼鏡來看。

港大發言人回應表示,港大有既定程序遴選和任命新校長,任何公布都需要所有程序完成後才發佈。香港大學被外界視為香港第一學府,近年學生的「港獨」主張引起關注,前特首梁振英曾點名批評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宣揚「港獨」,本土派標誌性人物、被控參與前年旺角騷亂事件的梁天琦,亦是港大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