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房屋問題,一直是困擾基層市民的重大因素之一。土地供應短缺影響輪候公屋的時間,不少社會團體及政黨,要求政府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170公頃土地建屋,認為可以有效紓緩土地供應。但政府卻諸多推托,政黨認為高爾夫球場會籍涉及權貴利益,批評政府漠視民間疾苦,政策傾斜利益集團。(林國立 報道)
工黨的代表,星期一(4月2日)早上到粉嶺高爾夫球場示威,要求政府在2020年球場土地租約期滿後,收回球場170公頃的土地建屋。工黨主席郭永健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現時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輪候公屋的人超過28萬,平均要等五年才能上樓,收回高爾夫球場土地建屋是社會共識。
郭永健說︰塊地是非常理想的地方,一來不涉及收地賠償,二來涉及的人數相對少,高爾夫球場會員都只是二千多人,整個社會都有強烈的共識和訴求,不可以只讓二千多個富豪去享樂,就佔用了170公頃的土地。
除了工黨外,社民連、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土地正義聯盟等團體,上星期六(3月31日)亦到球場抗議,更一度闖入球場草地示威。
民間聲音強烈,政府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早前表示,會將收回球場發展,列為潛在土地供應選項,政府顧問報告表示,收回球場土地發展有兩個方案,分別可以提供4000和13000個住宅單位,即將會就方案諮詢公眾。
民主黨的尹兆堅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政府雖然擺出姿態,研究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但政府的顧問報告認為,這幅170公頃,接近整個荃灣新市鎮大小的土地,只可以興建約13000個單位,是嚴重低估其發展潛力,質疑政府是因為收回高爾夫球場,會觸動球場權貴會員的利益而諸多推托。
尹兆堅說︰我想不同有甚麼理由,打球的權利需要是大過住屋,給我們的感覺,是否因為高爾夫球場涉及權貴,而這些權貴不止是有錢,而是長期盤據香港政經界的主要位置的重要人物,會否是因為這些因素,所以政府不敢動他們。
但商界就對發展球場有保留。自由黨黨魁鍾國斌早前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就質疑,根據政府的研究,高爾夫球場發展建屋成效不高,填海、發展棕地等方式可能更合適,只拿高爾夫球場開刀不公平。
鍾國斌說︰可能填海還更快,你收了這塊地,要處理基建、擴闊工程、司法覆核,還有環保人士反對,似乎這給人一個感覺,發展高爾夫球場的反對聲音不會太大,因為打球的人少,這麼少人這班人可能變了弱勢社群,反對聲音小就容易處理,如果因為聲音大,其他棕地不處理、綠化地帶又不處理、填海又不處理,只是拿這個容易的來建屋,不應該是這樣。
粉嶺高爾夫球場土地爭議,源於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政府在新界東北大規模收地建屋,令近萬名當地居民要搬遷,反對團體提出政府應先收回高爾夫球場用地發展,政府經近四年研究後提交顧問報告,即將會就收回高爾夫球場發展諮詢公眾。